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天文航天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上海航天人正研制能“露天”装货的飞船

导读:

2017年9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完成。参与天舟一号研制的上海

2017年9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圆满完成。参与天舟一号研制的上海航天团队用自己的智慧把货运飞船对接机构变成现实,实现了中国的“太空快递梦”。

澎湃新闻12月8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货运飞船将出现新的面孔。研制团队将为2020年后的空间站打造多种模式,多用途、多模式的天舟,对模块化的货运飞船进行灵活组合,未来将出现半密封半开放和全开放货舱两种新的飞船。

参与天舟一号研制的上海航天团队在讨论中。 天舟一号研发团队供图

研制团队在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时表示,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很多科技人员注意到,报告中有59次提到了“创新”,17次提到了“科技”,这些都是“高频词”。

尤其是报告中提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更是对中国科技人员的高度肯定。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个具备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它带有14项体现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

随着神舟十一号安全返回,空间实验室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不仅是对航天人的高度肯定,也是对航天人的深望。

2017年9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在这个需要一“器”两“船”协同配合的任务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可谓技术新、难度高、跨度大。

参与研制任务的上海航天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7.5岁,通过创新管理,首次在主动交会对接航天器中使用了可控阻尼器,制造出2.0版本的新对接机构。首次采用了未来空间站会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及充电控制策略,制造出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系统。首次使用千兆以太网通信和高清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制造出高速高清的新信息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货运飞船将出现新的面孔。天舟一号只是货运飞船的一个模式,研制团队将为2020年后的空间站打造多种模式,多用途、多模式的天舟,成为未来空间站建造的主力。

十九大报告为这个新时代绘就了新蓝图,为我们的新征程开创了新局面。把握党的十九大重大实践,我们要走好新长征,要做到立足伟大事业,自觉投身航天强国建设伟大梦想;做到立足保成功,以“成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后,天舟一号研制团队将开展空间站技术验证和建造工作。届时,一年里包括神舟飞船在内将有多艘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载人航天工程也将进入密集发射阶段。研制团队将对模块化的货运飞船进行灵活组合,未来将出现半密封半开放和全开放货舱两种新的飞船。这种独一无二的创新组合,大大提高了货物装载量,不仅可以通过货包、锁柜、适配板等标准接口设备运输货物,还能“露天”装载太阳电池翼和载荷等大型货物,并能给空间站“加油补气”。

灵活机动的优势同样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研制团队所面临的不仅是组批投产质量控制的高要求,更有团队建设、传承和新飞船的研发所带来的高需求。为此,我们提前建立了协同工作模式和快速响应机制,形成了多要素的风险控制数据库,单单一艘飞船的发射场任务,就有风险控制点百余个。

此时此刻,通过学习十九大报告,每个人深入领会报告精神,深味报告中的“新”对团队的启迪和引领。“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正是航天人一代又一代为担当起这份实现新飞跃的责任、肩负起这份开拓新实践的信任而奋斗的真实反映。

任务的繁重所带来的压力,正是天舟一号团队前进的动力。在奋斗的过程中,演化出的团结、协作、创新、发展,给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面对未来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所带来的新挑战,面对数十发的飞船穿梭寰宇的远景,我们将用新思想,去寻找新方法,发现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资料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