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操秀英
学天文的本科生小麦(化名)现在是一个图书编辑。“因为考虑到就业”,他在考研时选择了中文专业。
“我对天文还是挺感兴趣的,但天文学是一个高精尖的专业,要求比物理系和数学系都高的数理水平,所以需要漫长的基础教育过程,起码得读完博士才能从事研究工作。”小麦说。如果仅仅从事的天文馆、科技馆科普工作,他又有点瞧不上。
尽管他一再表示,“是因为个人原因换专业”,但事实上,这并非个例,而且从天文系的报考情况来看,愿意以“仰望星空”为职业的人越来越少。
记者采访的天文系学生都表示,大约只有10%左右的人第一志愿报天文系。据称,全国每年仅有的100余个天文系招生名额,约有2/3的人是被调剂到该专业的。
“北大天文系都招不到第一志愿的学生,被调剂过来的学生,好多学了一年就转专业了”,北大天文学系主任陈建生院士说。
在他看来,并不是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少了,而是对就业的功利性促使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报考如财经、管理等热门专业。
“我想填天文专业,但是父母担心以后不好找工作,我决定把天文作为爱好而不是专业。”刚参加完高考的一名网友说的话证实了陈建生的判断。
“但实际上,我国的天文系统很缺人,天文系的就业根本不成问题。”陈建生非常肯定地说。
“我最近想做一个空间站的项目,但是找不着人来做。一个LAMOST项目,没有100个研究员是做不了的。”言至此,流露出“就差人”的无奈。
他说,仅美国Sloam巡天一个项目投入的人才,就几乎相当于我国全部的天文人才,而在美国众多天文课题中,该项目的规模及投资都不算大。“所以,天文系就业难,往往是人们的误解。”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学生天文夏令营上,他对着台下的家长和同学“功利”地分析了天文系良好的就业前景。
这已经是北大天文系第三年举办中学生天文夏令营。陈建生坦言,夏令营是该系选拔优秀生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增进中学生对天文学科的了解,吸引、选拔及推荐热爱天文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
在今年北大天文系招收的32个新生中,突破性地有5个人是以第一志愿报考录取,他们正是通过去年的天文夏令营被推荐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陈建生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今年4月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联合共建的“天文英才班”在中科大成立。据该校物理学院一位老师介绍,“天文英才班”今年计划招收40人,只要是今年被中科大录取的新生,都可报名参选。“如果报名人多,也可以扩大规模。以前中科大天文系的学生大一大二都是学习物理学院的统一课程,大三才分系,"天文英才班"就是让学生更早地系统学习天文学的课程。”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许多对天文非常感兴趣,并有志于从事这个工作的学生却只能“望天兴叹”。
网友“恨晓人”在《再见,天文系》的帖子中说:“564分,一本绰绰有余,天文遥遥难及,独有那一份痴心从未改变。”那是因为“就算我考了全省第一也进不了天文系,因为所有的天文系在我们省都不招生”;“全省前20名才有机会进天文系”……从跟帖情况看,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
“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4所高校设有天文系或天文专业,这都是分数特别高的学校,很多有兴趣的学生进不去。”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告诉记者。
他表示,从北京天文馆接触的情况看,我国对天文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并不少,“起码相对于4所院校天文系的招生来说,这个数是庞大的。由于没有机会进国内的天文系,不少喜欢天文的孩子出国了,因为国外对天文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所以他一直希望,普通高校里也能设置天文系,让更多对天文有兴趣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
(本报北京8月7日电)
(责任编辑: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