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天文航天 >

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天宫交汇对接仅是第一步

导读:

作为空间站的雏形,天宫一号到底有哪些突破?与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航天事业距离成熟空间

作为空间站的雏形,天宫一号到底有哪些突破?与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航天事业距离成熟空间站的建设还有多远?

交汇对接仅仅是第一步

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告诉记者,天宫一号在发射技术上并未增加太大难度,作为目标飞行器,它先行上天,比较自由,后续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则必须视天宫的位置择机发射,以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发射难度相对更大。可以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一半,只有对接成功,才能说离空间站雏形更近一步。

迄今为止,全世界共计进行了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活动,但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完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如果天宫一号和神八“深情一吻”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卞毓麟表示,在太空中两个飞行器以每小时近3万公里速度飞行,要完成无缝对接,难度可想而知,稍微刮擦都是不可想象的。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经常发生故障,即使在1997年俄罗斯的“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还发生相撞事故。因此,确保与随后发射的神八对接成功,是此次天宫一号升空的最大意义。

解决火箭运载能力是关键

我国未来的空间站将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再加上一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总重量在80吨以下。但只有具备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目前,我国最先进运载火箭的发射运载能力也只有10吨左右。因此,实现交会对接,只是向空间站的建设迈进了一步,解决超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技术至关重要。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原副所长吕大奎告诉记者,只有等到空间站真正建成,有超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随时运载物资和人员后,才能长期驻守,开展各种空间实验。据了解,现在的国际空间站,花费了10年时间才搭建而成,发射了上百次,重达400多吨。因此,要想建成真正的空间站,必须要解决火箭的运载能力问题。他说,目前我国研制运载能力超过20吨的火箭正在有序进行。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我们已经在为2020年空间站的发射做准备。”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说,数字化、无毒无污染的中国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长征5号、长征7号有望在2014年左右实现首飞。预计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项技术将趋于成熟,并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2号、3号、4号系列。

瞄准美俄水平尚需努力

根据规划,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目前,国际空间站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要想建成如此重量和高水平的空间站,中国航天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在飞船研制领域,与美俄相比,虽然在主要性能方面达到第三代飞船水平,但是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保守分析为10年到15年;此外,运载火箭的直径对发射的航天器构造有直接影响,直径越小受限制越大,我国计划研制的空间站的构造,受现有火箭芯级直径的制约很大,迫切需要研制5米直径的大推力新型火箭。

女航天员最早搭乘神十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天宫一号将试验空间站必需的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中的关键单项技术,如控制技术、电源技术、推进剂贮箱技术等,经过改进完善后,可直接用于我国未来的空间站上。”飞船方面,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宏说,未来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要靠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来完成。神舟飞船将从神八开始批量生产。

航天员训练方面,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航天员的训练着重人控交会对接能力方面的训练,力求“把航天员训练得像开车一样”,能够熟练地进行交会对接。我国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最早可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上天。(见习记者 刘锟)(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