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天文航天 >

我的“微心愿”之旅:点亮火种 从这里开始触梦航天

导读:

(原标题:我的“微心愿”之旅:点亮火种 从这里开始触梦航天)

中国青年网北

(原标题:我的“微心愿”之旅:点亮火种 从这里开始触梦航天)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刘尚君 张群)14岁的邢燕和11岁的常向阳在家乡是“名人”。 

来自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希望小学的他们一共出过两次远门。 

第一次是在今年4月,他们参与“寻梦天舟·探索太空”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去往海南文昌发射场现场观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全过程。 

第二次是在8月21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们跟随“民族少年手拉手 航天精神代代传”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来到首都北京,去往天安门、军事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海洋馆、航天员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五院展厅等地参观学习,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和航天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亲密互动。 

飞船发射的时候是不是就‘轰’地变成火球了?”“你见到宇航员没有?”……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邢燕和常向阳把学到的知识与感知讲给同学们听。 

让民族地区的孩子们触梦航天,得益于团中央“青年之声”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主办,中国青年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团委承办的“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书记、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党委书记曾曜(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团委书记孙菽艺(右)与来自内蒙古四子王旗神舟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心愿墙前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作为全国首个共青团组织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网络互动社交平台,“青年之声”于2016年正式启动“微心愿”圆梦行动,聚焦来自内蒙古、云南、四川等民族地区的青少年、留守儿童,运用互联网众筹思维,联合全国各地团组织在平台上收集、发布孩子们的愿望清单,通过爱心人士认领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圆梦。截至目前,在航天五院等爱心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累计实现2000多个微心愿,“航天”主题线下活动陆续开展 

  一颗梦想的火种,有梦可做的未来 

“5、4、3、2、1,发射!”身在北京参加“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活动的邢燕,仍然清楚记得“天舟一号”发射升空的那一刻,她在人群中的兴奋地跳跃呐喊。 

四个月前,邢燕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到有海的城市,与“微心愿”定点帮扶的汉族、回族、藏族、彝族、佤族等民族青少年相聚在海南,参观文昌发射基地和航天科普中心,不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交了朋友,更亲眼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一刻。 

第一次远行“太震撼”。 

四个月后,“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再次发力,来自云南、内蒙古等民族地区的青少年相聚北京,8月21日至8月25日,在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中,大家走进中国航天员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经历了一场期待已久的圆梦之旅。 

天文馆满天星斗璀璨了孩子们的眼睛,海洋馆的可爱白鲸带他们触碰遥远海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孩子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在军事博物馆,他们铭记历史,爱国情怀奔涌于心。 

在航天五院展厅,东方红一号备星神舟七号返回舱、天宫二号模型……中国载人航天历史一一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航天员中心,杨利伟、景海鹏、刘洋……天英雄的故事让他们震撼。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核心中枢”的庄严肃穆深深印在脑海。 

“航天员在水下进行模拟训练时,是怎么呼吸的?” 

“东方红一号是什么时候发射?” 

“我想知道航天员在舱内是怎么生活的?” 

…… 

每一个问题中都带着对科学的探究未知的探索。 

这些细微的感知与变化,神舟希望小学的带队老师赵署明感受最强烈,“他们心中种下了‘航天梦’,他们要把航天知识与航天精神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孩子多个学习的途径 

刘洋(中)与“民族少年手拉手 航天精神代代传”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的孩子们、带队老师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也要在心中种下感恩和奋进的种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团委书记孙菽艺寄语孩子们,回到家乡后把学到的、听到的带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广泛传递大家一同为祖国发展而奋进的精神。 

一场融情的相聚,两种精神的延续 

8月24日,“青年之声”微心愿圆梦行动联谊活动在航天五院举行。每个孩子都收获了非常珍贵的礼物。 

来自云南的罗志飞收到了一副乒乓球拍,是航天五院载人部工程师孟宪会亲手送给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