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自然探索 >

恩施新闻网 恩施州综合门户网站

导读: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清华大学推出“知行计划”系列专题调研的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清华大学推出“知行计划”系列专题调研的初心。

田间地头对话贫困户、产业基地研讨新路径、旅游景区探寻融模式……2月1日至4日,清华大学3名博士、6名硕士与巴东籍清华学子崔春霞组成实践支队来到巴东县,体验巴东自然山水、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探秘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的“深度空间”。这次巴东实践之行是知与行的梦之行。

脚步在大地上叩响

2017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C楼前广场,一幅幅巴东风光照引人注目,这是巴东籍清华大学生崔春霞组织的“基层印象、巴东故事”主题影展。“我们来到巴东开展社会实践,是被‘春霞家乡情’影展美景吸引的。”实践支队队长王月说。

用足迹印证梦想,丈量知与行的距离。在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大石板集中安置点,三排白墙青瓦的小洋房错落分布,水泥公路串通,梯田、远山、河谷映衬。“哇,好潮的新农村!”队员们被眼前的扶贫新景吸引了。住得怎么样?生活有保障吗?计划发展什么产业?走进易迁户新房,队员们亲切地与村民畅聊“迁”出来的变化。

甘家坪的村村寨寨,茶园染绿了梯田,在县政协、县旅游局、县史志办、金果茶业的帮扶下,这里建成了500亩高标准茶园,贫困村成了茶叶村,茶叶成了“金叶子”。因地制宜规模种植柑橘,小柑橘变身致富果。同样的绿色脱贫蜕变也出现在东瀼口镇宋家梁子村,“巴东郡贡茶”区域品牌闯市场、合作社抱团取暖、电商让山货飞出“山窝窝”……脱贫秘诀引起队员们的好奇和深思。

“扶贫+旅游”加出新动力。在神农溪纤夫文化走廊,民俗范儿十足的接待中心与溪流、瀑布、山峰相映衬,队员们称这是“巧夺天工之笔”。“拖、拖、拖,拖起……”扛上一根纤绳,老纤夫汪正奎表演拉纤,队员们惊叹纤夫号子是穿越时空的“活化石”,“这才是神农溪景区的灵魂,让5A招牌光辉不减。”队员熊文珍说。

从江北到江南,处处有惊喜。在野三关镇民族文化博物馆,展厅中栩栩如生的酿酒场景主题展示,浓郁的酒文化令人沉醉;千年老街巷子里,老屋、青石板、阁楼……充满了历史韵味。“大自然留下好风光,老祖宗留下金宝贝,乘上旅游这驾马车,不担心在经济大潮中落伍。”队员李叶鹏深有感触。

格物致知的探寻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末。4天探访,摸底、把脉、突围,队员们用足迹“串”出了对扶贫路径的探索,求解巴东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课题。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巴东县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挪出穷窝,要斩断“穷根”,实践支队认为,得从搬迁后的保障入手,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根据人口分配口粮地、修建饲养场,让贫困户住得好、吃得饱。同时,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行企业或合作社带动绿色产业,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让贫困户有钱用。房子好了,收入高了,贫困户的日子才会红火起来。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精准脱贫内生动力才会凸显和释放。通过甘家坪村和宋家梁子村发展茶叶、柑橘脱贫的事例,实践支队得出结论:在市场指挥棒下,企业(合作社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结对成为利益共同体,在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上互利互惠;紧跟“互联网+”大潮,建立邮政、申通等物流快递网点和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造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豆腐卖出了肉价,贫困户共享到互联网带来的技术福利。

2017年,新建标准优质茶园1.2万亩、新增示范管护柑橘2万亩、新增中药材GAP示范高效基地1万亩、建成蔬菜示范基地1万亩……这是一幅巴东产业脱贫图,322支扶贫工作队、800余名工作队员、9000余名帮扶干部,组成了精准扶贫“百团大军”。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摘帽运动。队员熊豪发现,在产业、教育、医疗等扶贫模式下,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和思想心理已发生深刻变化。

山水与心灵情牵

“君问归期未有期,却恋巴山忘归心。初识巴东,便为其凭山而立的房屋、狭长俊俏的峡壁、静谧幽绿的江水所动容,原始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恐怕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略感一二!”离开巴东后的2月5日,队友熊文珍发出一条图文并茂的微信,表达自己对巴东的深切感受。

“壁挂山城宛如嵌在巫峡口的明珠,时尚、现代,有‘小香港’之称;荡舟神农溪,粼粼的溪水、粗犷的纤夫、神秘的悬棺……一幅幅山水画映入眼帘;徜徉于野三关镇民族文化博物馆,漫步千年老街,历史传说着‘老巴东’。”“巴东的美不只在旅游景点,而是在目光可即的每一处。山水画不只在纸上,也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巴山楚水间,队员们的心被巴东俘获了。

薛晓辉是巴东实践支队的摄影师,他的相机全程“咔嚓、咔嚓”不停歇。生长在华北平原的他看惯了一马平川,层峦叠嶂的山水画廊给了他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绵延不绝的山峦、雾霭笼罩的江面、炊烟袅袅的村庄……巴东有太多值得我按下快门的地方!”他说,巴东成了他心驰神往的“另一半”。

“巴东之美,美不胜收;齐心脱贫,干净自强。”“美丽的巴东,我们期待再次与您相见!”“壮美三峡,秘境巴东!初到巴东,秀丽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赴巴东实践支队的微信朋友圈里,一条条图文倾注了清华大学生对巴东的深情和眷恋。队员们表示,将利用清华大学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传播如诗如画如歌的巴东,为“秘境巴东”代言。

以行践知,以行促知,2月5日,一篇题为《巴东知行——易地搬迁期羡景 产业扶贫绘宏图》的调研文章出炉,这是清华大学生赴巴东实践支队的开篇之作。接下来,将陆续推出深度调研文章、精品微信,把浓墨重彩的笔墨献给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