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导读:

  日前,一份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和趋势分析的研报——《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以下

  日前,一份对中国消费金融领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和趋势分析的研报——《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研报”)正式对外发布。研报由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与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融金服)旗下的百融行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百融行研中心)联合撰写发布。此份研报不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参与者进行了全方面的梳理;还深入各细分场景,从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客群画像角度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并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指出了方向。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近几年,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8.5%。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目的就是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起到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报告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自2009年国家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开始,消费金融经历了2009至2012年的起步阶段;2013至2017年的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的规范阶段,市场参与主体也是不断丰富。研报从消费金融的市场环境剖析入手,解读了消费金融业务持续繁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之道,即:合规经营、场景深度融合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四大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状态各异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四大类: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分期平台。四大参与主体目前的生存状态,不尽相同。

  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的抓手有四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提升发卡量,刺激客户增加消费交易和选择各类分期服务。第二方面,银行通过加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建设,设计专属化产品,如针对居民消费集中的家装、旅游、留学等领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第三方面,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流量以及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利器,解决银行在获客和风控上的难点,升级客户的服务体验。第四方面,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服务客群的下沉,提供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则通过与众多商户开展广泛合作,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但是,由于原则上“一省一家”以及对出资方资本及盈利要求,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仍十分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初期创立的时候,一般以能力建设为第一目标,包括合规能力、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多元融资能力、自主获客能力、风控能力等,在经历2年左右的投入期后,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的比例会提升。

  电商平台自带的销售渠道,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天然的场景。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有巨大的客户流量;再加上,由于平台已有效切入场景,更加贴近用户,消费者申请信贷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客户在电商平台上留下的浏览、消费、地址等数据,有助于欺诈和信用风险的识别。

  分期平台是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最多,竞争最激烈且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最大的类别。与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分期平台往往是与场景方合作,代消费者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之后再由消费者分期向分期平台偿还。

  目前,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向垂直领域渗透,各细分领域均出现了许多竞争者。研报称,整体来看,旅游、家装、农业等细分领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从趋势来看,虽然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中,从2008年不到7%,增长到目前接近18%的水平,但相比消费信贷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短期消费贷款/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美国的60%,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研报显示,2018年1月,用于衡量消费金融规模的短期消费贷款达到了7.04万亿,如按照未来每年短期贷款增速20%计算,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以上的规模,前景可期。

  三条通道助力   监管规范之下的消金未来

  自2017年开始,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和监管政策的出台,让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合规”视为生命线。强监管对大型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也产生了影响,BATJ巨头呈现了去金融化的趋势。行业的加速洗牌,对于具有牌照优势、早已纳入正规监管体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无疑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2018年上半年的年报数据,也证实了多家持牌消金已经抓住了这一有利因素迅速成长。

揭秘消金业务发展之道《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发布

  研报指出,消费金融未来潜力巨大。这主要是源于以下四个驱动因素:消费升级、“千禧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短缺的供给以及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研报预计,到2020年,消费支出的结构将进一步改变,非生活必须品的支出将上升至43%。供给层面,传统的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由于仅能覆盖至白领和高净值人士的优质客群,大量长尾端客户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典型用户如大学生和年轻蓝领人群,而这两类人群的数量和消费需求恰恰都是非常庞大的。

  消费金融是以征信为基础的金融活动,但我国人行征信覆盖人群有限。根据《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2016年9月,人行共有2,927家接入机构,收录自然人8.99亿,其中仅4.12亿人有信贷记录。由于消费金融客群的逐步下沉,传统的风控体系无法满足众多无人行征信人群的信贷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云等技术为消费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客户在非金融场景下的行为轨迹,包括线上线下的购物行为、出行行为、社交行为等,以及客户在金融机构的申请行为,可以综合判断客户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补充了传统基于人行征信报告判断风险的不足。

  基于这样的趋势,研报指出:合规经营、场景深度融合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三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