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资讯 >

两年时间,VR行业从风口坠入冰谷

导读:

  2016年的CES展上,VR出尽风头,开启了“VR元年”,业内甚至一度认为VR代表未来消费电子产业的方向,

  2016年的CES展上,VR出尽风头,开启了“VR元年”,业内甚至一度认为VR代表未来消费电子产业的方向,然而两年时间过去,对于VR行来说差不多算是经历了数个冰河期。起起伏伏,但一直处于降温过程中,从硬件到内容生产都呈现出蛰伏的状态。

  曾经红极一时的VR头盔,也是最易上手的VR硬件,现在成了不少人家中的吃灰大户,在二手交易平台VR头盔大多以低于5折的价格甩卖。而内容制作上,成都大批VR“掘金者在蓄积力量,等待VR下一个春天。

  连日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成都VR公司,他们表示,成都的VR行业正处于从泡沫期、低潮期,往成长期过渡的时候,而现在泡沫期就快过去了,一些新技术的出现,正在加速整个VR行业的发展。

  二手交易平台上VR头盔“免费送”

  “类似于挖井,水没有冒出来之前,一口水都不会出来。所以,VR行业在我看来,这口井还没有挖出来。”这是成都易瞳科技创始人张恩泽对VR行业的一段描述。

  2016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头盔为代表的VR设备,消费者争先恐后购买“尝鲜”,成本在600-700元的VR设备,可以炒到3000-5000元。

  而如今,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原价几百元的VR眼镜,只卖20多元,一些卖家甚至标出“免费送”的字样。

  作为电子发烧友,早在2016年,成都市民罗先生就花2000多元买了某知名品牌的VR头盔。但两年过去,这款头盔已经被束之高阁。

  “刚买回来时图新鲜,玩了几次,之后再也没玩过。”罗先生觉得,VR设备真正走进家庭,成为常备必需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行业,发力得稍微早了一些。在行业还没有起步的时候,就开始发力,造成大众对整个行业的理解有偏差。”张恩泽说,VR设备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估计要到2020年-2023年之间”。

  成都VR内容生产有优势硬件落后跟不上发展

  曾经备受欢迎的VR设备,如今遭到消费者的“抛弃”,背后是消费体验的不足。而这一现象,也折射出VR产业链的缺陷。

  成都VR产业联盟发起人,成都暗物质科技公司CEO钟离剑告诉记者,从整个行业来看,成都的VR产业链是不完善的。“成都市场更偏向内容生产,硬件并不是优势,并且从事VR硬件的企业非常少,很多VR硬件是从深圳、上海、北京买来的。”

  “据我了解,协会中,只有3家做硬件的企业,其中只有1家在做线下的VR娱乐设备的设计、研发、销售。”钟离剑说。

  不过,有中国游戏产业第四城之称的成都,在VR内容生产方面,有较大优势。大部分公司都在开发VR游戏,也有一些游戏公司选择开发VR+行业的应用,如家居建筑、旅游、教育等。

  不过成都VR产业虽然具有内容上的优势,但难以掩饰技术方面的短板。“很多硬件体验,还没有达到用户级别的体验效果。”

  易瞳科技张恩泽说,他们对于VR技术应用领域分为两类,一类是监控类,720度无死角需求。一类是娱乐类的,满足消费者沉浸式需求。

  但张恩泽也坦承,现在的VR技术,还远远未达到预期,例如清晰度等方面,“所以只能以玩玩而已的姿态出现在市面上”。

  VR产业经历过两年多的沉淀后,一批成都优秀的技术团队,也正在期待着厚积薄发。“如果技术壁垒能突破,相信很多内容团队都会实现转型。”暗物质科技的钟离剑如此认为。

  专家说法沫期即将过去

  成都市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说,2016年VR被炒得很热,但事实上,VR的大规模普及,还存在很多问题。VR行业在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等。

  从总体行业来讲,成都现在的VR行业,正处于从泡沫期、低潮期,往成长期过渡的时候,而现在泡沫期就快过去了。

  “我认为2015-2016年的VR行业,就是泡沫期,VR产业只是在做一个‘概念营销’。”

  如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正在加速整个VR行业的发展。比如,云VR,5G技术的高速率宽带传输技术,包括一些图像处理的芯片技术成熟等。

  张正刚认为,成都的VR产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公司提供消费级内容,包括动漫、游戏、视频等内容制作。其次,VR+的行业运用,包括各行业领域,以及军事方面的应用。最后,在通用性技术研发领域发力,包括3D建模,全景拼接,云端渲染,技术研发,即给产业链配套领域——张正刚认为,这些也是成都本土VR公司的机遇所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申梦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