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资讯 >

效益竞赛,如何比拼?

导读:

新年新起点,聚力再出发。

2019年,举全市之力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佛山踏上新的征程。当前,

新年新起点,聚力再出发。

2019年,举全市之力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佛山踏上新的征程。当前,佛山正以规划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极核,加快融入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期待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篇章。 在新的一年开启之际,结合佛山的新使命,结合本报调研、对标国内十座城市的十大创新集聚区的成果,南方日报推出“向高质量进发——从十城看佛山2019”系列报道,希冀为佛山谋划新一年的新发展加油鼓劲、提供借鉴,敬请垂注。

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五:

在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合肥雪祺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祺电气”)的对开门大容积冰箱生产线繁忙运转。通过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协调附近一家低效家纺企业转让股权,雪祺电气实现扩容发展,年产值从2012年2000多万元飙升到2017年超4亿元,原家纺企业的地块税收贡献也相应增长了十多倍。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闻泰通讯”)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注塑机械臂将外壳准确取出并切割毛边,自动化喷涂流水线可以在2-3名员工的操作下完成外壳的喷漆工作,智能测试设备、自动贴辅料机、自动点胶机器人等也在分工协作,以精确到毫米的精准度大幅度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

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组走访国内十个重点城市的创新集聚区发现,一场效益竞赛正在从企业到园区陆续上演。越来越多创新集聚区率先探索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的考核新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导企业提升发展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正在崛起。在这场城市创新集聚区的发展竞逐中,三龙湾将拿什么来赢得未来?面对创新集聚区的效益比拼,三龙湾又将如何有所作为?

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

创新集聚区的新较量

在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嘉兴科技城内,闻泰通讯通过确立研发创新为“核心资产”,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2016年起该公司年销售值已突破百亿元,2018年该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更有望首次突破1亿部。与此同时,闻泰通讯多年雄居嘉兴市南湖区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榜单的榜首。

闻泰通讯副总裁肖学兵说,虽然公司已多年位居国内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行业首位,但随着近年行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要加快向创新要效益。最近两年,闻泰通讯已着手研发5G测试手机,同时开发VR设备等一批智能硬件。

从嘉兴科技城到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嘉兴经开区”),越来越多企业像闻泰通讯一样,纷纷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园区则通过实施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对企业按质“排名次”,引导一批“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企业”更好发展。

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组走访发现,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形成:在一个个创新集聚区的崛起背后,“量”的较量正加快转变为“质”的比拼。

在宁波鄞州工业园区,最近一个来自深圳的机器人项目团队向园区提出,项目落户后的厂房要盖至36米的高度,以提高厂房容积率和投入强度。该园区从去年起设立亩均投入等指标抬高土地效益门槛,不仅没有“吓退”客商,反而吸引了一批高质量项目“敲门”。

在1月5日举办的第四届光谷互联网+创新论坛上,有“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晒出了最新的成绩单:园区互联网+公司达到2100家,互联网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超过60家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光谷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该区只用了武汉6%的土地面积,就集聚起光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规模产业,成为武汉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南通中央创新区,南通新微研究院等23个“科技范”十足的前沿项目在2018年9月集中签约落户。新微研究院财务总监李长江透露,中央创新区可以对科技项目的产出先不作要求,“不重产值重科技”的做法为科研创新“松绑”。

从量到质的转变背后,科技、亩均产出等指标成为园区发展的“新标尺”。这实际上是创新集聚区由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的传统园区,向更加注重效益的创新型园区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国对43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分析发现,在21世纪头10年,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降低。园区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开放、创新获得新动力。

制造业大市佛山,如何借助三龙湾建设,破解从量到质的命题?2017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24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但是,佛山中小企业却占企业总数的96%以上,中低端产品比例较大。

在规划建设的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村级工业园仍然存在,摆脱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的困扰,同样是三龙湾绕不过的命题。

一次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攻坚正在打响,佛山要在“效益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力点。

用一度电调动“指挥棒”

“亩均论英雄”背后的发展新逻辑

位于嘉兴经开区的华天翔车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翔车业”),从2006年创立至今厂房面积都只有12亩,企业员工却从5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主营的童车业务年产值也提高到2017年的近亿元。

华天翔车业厂长王顺华告诉笔者,公司一直靠人才引进、机器换人、互联网+应用等手段,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产出。

这背后,一套不断完善的创新机制加速着企业的效益之变。从2014年起,嘉兴经开区每年都会对企业进行一次“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经过四次政策迭代,考核内容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等指标。据此,园区对企业进行分档管理。

考核结果决定了企业在用电、用水等方面的差别化价格,挥动起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像华天翔车业这样的B类“优等生”可以得到正向激励,而C、D类企业则面临反向倒逼。例如,D类企业用电,每一度电价上浮0.3元,一些用电大户每年就要增加数百万元的成本。

嘉兴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立元说,“亩均论英雄”背后的逻辑,就是通过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的考核新机制,并通过评价结果的应用,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规模与效益的提升。

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调研组走访发现,目前嘉兴“亩均论英雄”的经验做法已在浙江全省推广。在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不少城市的创新集聚区也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