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资讯 >

一个“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的存在感?

导读:

  日前,江西正式出台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比

  日前,江西正式出台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比“南昌大都市区”大了2.2万平方公里,并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若将大南昌都市圈当作一个经济体,去年GDP已达“万亿”门槛,为10506亿元。

  每经记者杨弃非实习记者刘美琳每经编辑杨欢

  一直以来,江西被网友戏谑为“阿卡林省”。阿卡林是一部日本动漫的主人公,由于该角色的存在感弱到近乎淡化,被戏称为“没有存在感”的专属代名词。

  为了打破这种“没有存在感”的状态,近年江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以省会南昌为中心,构建大南昌都市圈。

  日前,江西正式出台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大南昌都市圈将形成“一核两极两轴、三组团多支撑”的都市圈区域格局,并明确提出“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一个“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的存在感?

  图片来源:《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

  事实上,江西省构建都市圈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6年8月,江西曾出台《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比“南昌大都市区”大了2.2万平方公里,并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若将大南昌都市圈当作一个经济体,去年GDP已达“万亿”门槛,为10506亿元。

  问题是,一个稳步扩张的“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这个中部弱省的存在感?

  国家中心城市

  与江西的存在感弱对应,南昌也是一个存在感较低的省会。

  2018年,南昌GDP总量为5274.67亿元,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武汉、长沙早已在2014年和2017年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合肥去年的GDP总量也超出南昌约2500亿。从经济实力上看,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排名中,南昌仅高于受能源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山西省会太原。

  经济不给力,人口规模方面也毫无优势——2018年末,南昌常住人口554.55万人,距离“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门槛相差甚远,远低于武汉、郑州、长沙及合肥。

一个“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的存在感?

  省外强邻环伺,省内未能实现“强省会”。从南昌在全省的首位度来看,2018年南昌GDP占全省比例为23.99%,虽高于郑州的21.1%,但明显低于武汉(37.7%)、长沙(30.2%)和合肥(26.07%)。

  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江西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做大南昌。此次规划中提及,要提升大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尤其“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南昌定位于强有力的核心增长极,最终辐射至都市圈乃至整个江西省。

  南昌能否担此重任?从产业结构上看,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南昌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动能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利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引领。数据显示,2018年南昌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只有12家。

  正因此,大都市圈的核心——南昌率先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尤为重要。根据此次规划,未来大南昌都市圈的一个发展定位是“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LED、VR制造业创新中心,谋划布局5G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近年来,南昌在航空、汽车、VR等新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并提出打造“世界级VR中心”,形成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爆发点。此外,南昌还提出,到2022年底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这或将成为南昌的又一个千亿产业。

  产业升级和产业群带来的经济收益,直接体现于GDP的增速。截止2018年上半年,南昌GDP增速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在9.0%及以上。根据近期公布的2019上半年经济半年报,南昌以8.6%的增速,居中部六省会城市之首。

  九江全境纳入

  除了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此次“大南昌都市圈”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

  从地理位置上看,九江位于江西北方和其他省份的交界处,是江西和中部省份沟通的咽喉要道。历史上,九江港长期扮演着长江水道要冲的角色,明清两代曾是中国中部的茶米集散枢纽。如今,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水陆联运的国家级主枢纽港和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

  近年来,九江港的吞吐量连年上升,已连续四年保持亿吨水准。以九江港为依托,江西、湖南两省的铁矿、煤矿、硅矿进口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作为一座枢纽城市,九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从经济体量上看,九江的GDP总量不如赣州,排名省内第三,人均GDP更是处于省内中下游水平。

  想要在航运之外找到更多依托,九江需要与南昌的深度合作。而对于南昌来说,想要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样离不开九江这一战略“门户”的支持。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曾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由于工业走廊上的县市支点没有发展起来,昌九工业走廊停滞不前,并逐渐淡出视野。

  在昌九工业走廊提出的21年后,也就是2013年,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试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南昌和九江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的存在感?

  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布局图图片来源:《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

  这一次,规划中提出“一中心两板块五片区多支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再次界定了南昌、九江在产业方面上的合作方向。作为五片区之一,昌九片区将“重点发展光电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现代轻纺、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构建九江港和南昌港组合模式,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

  为了加强和南昌的规划对接,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下发了“关于印发九江市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将配合编制大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贯彻落实大南昌都市圈规划及各项政策措施。

  从何中部崛起

  从“昌九一体化”到“赣江新区”,从“南昌大都市区”到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扩围的背后,是江西这座中部大省自身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