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资讯 >

应未来而生!华为鸿蒙系统到底有多牛?技术专家这样说

导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8月9日可能成为华为公司历史上最值得记住的一天:华为当天正式发布自主操作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8月9日可能成为华为公司历史上最值得记住的一天:华为当天正式发布自主操作系统:鸿蒙!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法新社称,华为推出鸿蒙是要与(美国)安卓操作系统一拼高下。此前华为在遭遇美国政府禁令“卡脖子”时,其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一度面临被停用的风险。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硬气地宣布,华为不仅可以随时启用鸿蒙操作系统,而且它比安卓更强。

  “华为:现在随时可以用鸿蒙取代安卓”,德新社9日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因为对华为的打击,而削弱美国谷歌公司安卓操作系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华为9日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它不仅可以成为华为手机的救星,华为还希望鸿蒙成为安卓的全球替代品。

  “鸿蒙是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比安卓更强大。”华为9日下午在广东东莞举行2019年开发者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鸿蒙在中文里有“开天辟地”的意思。英文名如用鸿蒙的汉语拼音表达太难发音,因此用Harmony(意为协调、和睦),希望给世界带来更多和平、方便。当有记者问鸿蒙操作系统什么时候能用时,余承东说,随时可以用,但考虑到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因,华为目前仍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可以启用鸿蒙”。10日,华为将正式公布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荣耀智慧屏(电视)。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德国新闻电视台9日称,在智能手机市场,鸿蒙操作系统将打破当前安卓和苹果iOS的垄断。华为显然希望鸿蒙能成为安卓的完全替代品。华为表示,“我们要建立一个不仅仅被华为使用的全球操作系统”。因此,鸿蒙将完全开源,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就像当年谷歌公司利用开源促使其安卓系统成为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80%的智能手机系统一样。报道称,鸿蒙操作系统代表着中国科技巨头在软件上的崛起。美国网络科技巨头首次遇到真正的挑战。

  余承东9日表示,未来的时代是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时代,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他说,鸿蒙的出发点和安卓、苹果iOS都不一样,它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这四大特点要求,“鸿蒙应未来而生”。

  有技术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解释,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形式非常多,包括PC、平板、穿戴设备、VR以及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冰箱等智能家电以及汽车等。鸿蒙系统是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操作系统,这可使用户用一个账户共享互用各个终端,能够跨终端无缝协同,如智能手表上没有摄像头,可以用手机的摄像头。

  此外,与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基于宏内核技术不同,鸿蒙使用微内核技术。宏内核技术是指除了最基本的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外,文件驱动、网络协议等其他许多功能都包括在里面。其优点是开发较容易,毕竟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就在里面;缺点是稳定性差,只要其中一个功能模块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微内核技术则相反,除了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基本功能外,其他模块都不具有最高权限,即便一个模块出错也不会造成系统崩溃,系统稳定性高。宏内核技术就像有人用多米诺骨牌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有一张牌出错,整幅画就完了。而微内核技术是把这幅画分成若干部分,即使一部分出错,其他部分也没事。另外从安全性来说,宏内核技术相当于一套大房子,只要拿了大门钥匙,可以进入每一个房间;而鸿蒙使用的微内核技术,相当于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钥匙,安全性大大提升。

  不过,华为要挑战西方并不容易。德国《焦点》周刊网站称,安卓与苹果iOS操作系统诞生已超过十年,两者共同占据了99%的世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份额。此前,诺基亚的塞班以及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都因为缺乏技术创新被淘汰。华为与前者相比,拥有中国大市场和各种资源,并能吸收前者的教训,成功可能性很高。但是,建立一个基于全新操作系统的生态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挑战,困难在于新平台能否赢得足够多的应用程序开发。不管怎样,华为推出新系统是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中国通信专家项立刚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鸿蒙正式问世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很长时间以来,在电子信息领域硬件和软件的最后两大堡垒芯片和操作系统终于都被华为攻破了。项立刚说,鸿蒙操作系统开源、多终端互通,而且它运行更加流畅,更安全。“虽然整个生态链完善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是,从‘不能’到‘能’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环球时报赴东莞特派记者 陈青青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陈一 王伟】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