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国资监管部门对省属企业创建世界一流工作进行再推进再部署。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一些地方已经印发实施方案。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创建一流企业的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特别是200家央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出炉,代表着经营规模指标不再是打造一流企业必选项,这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进一步在地方提速推进。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是创建示范一流企业的指导文件。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同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还是地方推进的创建一流企业工作都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5月下旬以来,上海、山东、广西、甘肃等地国资部门相继召开会议对省属企业创建一流企业工作进行再推进再部署。
今年以来,上海市国资委多次就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公开发声。6月初,上海市国资委召开工作会议,对上海国资国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此次会议后,上海国企将围绕加快创新、做强主业、加速改革、引领产业、提升管理和集聚人才等六个方面全面发力。记者获悉,上海市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意见已经下发。
山东省国资委拟定了《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的意见》,并配套出台《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推动省属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0项管理办法,并开启“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等专项整治,以此全面提升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底色成色。
甘肃省国资委印发《省属企业创建一流企业行动实施方案》,聚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细化55项具体措施,开展创建一流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等示范行动。
各地的方案文件主要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16字目标要求展开。
重视创新是各地创建一流企业的共同特点。上海市国资委强调加快创新,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强化创新主体责任,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甘肃省国资委提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广西召开的国资国企创建一流企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国资监管,切实增强创建一流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引领能力等“五力”攻坚克难、持续发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200家央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出炉标志着不再把企业经营规模作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选项,此项工作进入新阶段。“打造专精特新一流企业,让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胡迟说,这有利于此项工作在全国各级国有企业提速推进。
对于企业来说,更为关注能够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一位资深的国资国企研究专家告诉记者,方案文件中大多都会涉及股权激励、工资薪酬等政策安排。胡迟也认为,参与创建一流企业将成为国资国企改革政策试点的优先选择对象,形成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特区”,而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支持政策,也已经有成功案例,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经营发展。
周丽莎告诉记者,仔细研究可以看出各地工作均结合了自身发展特点而有不同侧重。如上海强调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山东则考虑到当地国有企业多处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且不少省属企业为“链主”企业,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影响的将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为给争创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充足底气与后劲,山东省国资委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将止亏损、防风险等内容放在突出位置。
不过,一位地方国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不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原有支持政策基础上,拿出更多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流企业工作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