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技引擎添動力 創新之花處處開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是合肥騰飛的40年,亦是合肥蝶變的40年。40年來,合肥從名不見經傳的“江淮小邑”到“創新之都”,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科技創新在合肥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今日,一場科技盛典拉開帷幕。在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成果展上,一大批具有鮮明合肥“烙印”的科技創新成果將集中亮相,呈現40年來合肥科技創新發展之路。
孕育:創新基因根植血脈
剛解放時,合肥還是一個僅有5平方公裡、5萬人的小縣城。有人形象地說,當時的合肥,就是“5平方公裡、5條馬路、5盞路燈和3個鐵匠鋪”。
如今,迅速崛起的合肥以“跨越式”發展速度備受矚目。為何長期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且缺少先天優勢的中部城市,卻爆發出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
答案不言而喻:創新。
1970年,合肥接納了自北京而來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是這所大學,為合肥日后的科技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緊接著,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原電子工業部16所、38所、43所相繼遷入,科教資源加速向合肥集聚。這些為合肥城市發展的彎道超車埋下了伏筆。
悟空探秘、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智能語音、芯屏器合……近年來,隨著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合肥科技全方位突破,日益成為中國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成長:“江淮小邑”變“創新之都”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曉,眾多冠以“第一”的科技產品在合肥誕生。
1989年,合肥首次將“科教興市”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並實施火炬計劃,推動科教優勢向產業應用方面轉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全國第一台微型計算機、全球第一台VCD、世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機相繼在合肥誕生……
1999年,合肥與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確定為國家四大科教基地﹔
2004年11月份,經國務院同意,合肥被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2010年,合肥成為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確定的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
2013年9月,合肥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
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合肥與南京、杭州一起,列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2016年6月,國家批復在合肥、蕪湖、蚌埠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17年1月,合肥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上海張江之后,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17年12月,中共合肥市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合肥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篇章的決定》,打造“創新之都”正式列入日程表。
2018年6月,合肥又成為G60科創走廊節點城市。
2018年10月,合肥濱湖科學城(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正式挂牌,正在全面開展加快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的建設。
……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合肥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從昔日江淮小邑成長為如今的創新之都,成就了今日的華麗蛻變。
拔節:以科學中心構筑高端平台
重大的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儀器的進步。
合肥是除北京之外中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三大科學裝置全部設立在科學島,這些造價不菲的“國之重器”對開拓研究領域、推動前沿突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0年來,位於合肥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先后建成並運行了三代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常規磁體托卡馬克HT-6B、HT6M﹔中國第一個圓截面超導托卡馬克HT-7﹔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東方超環,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就在今年11月,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東方超環,繼2017年創造101.2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后,又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取得國際核聚變重大突破。
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指揮大廳,這裡有合肥在全國率先建成的城市安全監測系統,可對全市燃氣、橋梁、供水等“生命線”72小時不間斷監控。合肥市與清華成功“聯姻”,構筑公共安全創新平台,旨在促進公共安全產業發展。
在合肥大蜀山西麓,一幢象征探索未知的X形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中科院、安徽省、中科大、合肥市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自2012年7月開建以來,這一科技改革試驗田聚焦重點領域“種大樹”、對接優質資源“建森林”、立足國際平台“聚人才”,建立聯合實驗室49家、工程應用中心10家、孵化創新型企業206家,成為安徽省最大化釋放創新聯合體活力的協同創新平台。
40年來,合肥著力搭建新型創新平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將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匯聚起來,讓成果與市場“精准對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眾多科技成果正轉變成強大的科技競爭力和現實生產力。
在科學中心建設帶動下,合肥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達226.86億元,同比增長16.5%,佔全省四成以上。今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3%和10.5%,GDP較上年同期增長8.4%,增速居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首位。
成蔭:要“聚才” 更要“愛才”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哈佛八劍客”追夢合肥科學島已成為人才回歸、創新報國的時代佳話。合肥正不斷激發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思路轉變。
劉慶峰和他的科大訊飛創業團隊,在厚植創新基因的合肥,正用AI讓中國發聲越來越響亮。科大訊飛的發展壯大,正是合肥不斷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修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合肥時指出,合肥是“養人”的地方,是創新的天地。
截至目前,合肥擁有高等院校60所、在校生60多萬人,擁有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9家,各類研發機構超過1400家。全市共集聚各類人才173.3萬人,其中“兩院”院士總數達108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86萬人。
蓄水育魚,活水不斷。
合肥,最珍貴的是“上下而求索”的信心與決心,不斷為科研人員“鬆綁”。早在2009年便“悄悄”取消了政府的科技成果鑒定,以市場論英雄﹔科技人員可享受成果轉化超七成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