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廖绍芷)成立仅仅三年的桂林本土企业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专业相机手持稳定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区、市重大科技项目支撑,研发并转化了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新技术、新产品,旗下品牌“智云”电子三轴云台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CCTV、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知名媒体。年产值从2015年成立时的450万元,迅猛提升到2017年的5亿元,2018年产值预计将超过7亿元,短期内实现了几何级增长,并被认定为广西首批“瞪羚企业”。
智神公司跨越发展的奇迹是我市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实战例子。桂林市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中型科技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科技企业。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重大科技项目作为创新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市科技局在科技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和“抓大扶微”并重,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2016年以来,市本级下达科技计划项目431项目,财政经费1.32亿元,其中从2016年起,启动实施桂林“1020”创新驱动计划,下达“北斗导航核心器件关键技术攻关及其产业应用推广”等重大专项30项,经费3170万元。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财政科技经费的持续支撑,突破了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产品和标志性产业化成果,创建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电工材料、成套装备和电机研发、生产基地。近年来,公司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朱凌云博士组建团队,开展全固态动力电池相关材料关键技术和量产工艺研究。目前已经承担动力电池领域国家、自治区和桂林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投入科研经费1900万元,其中“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电池材料试验室、电池组装试验室、电池性能检测试验室三个平台和一条试验线,并与日本知名公司签订联合开发试验协议;电力电池电解质、正极、负极等关键材料研发制备取得技术突破,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申请专利32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目前已获得固体电解质发明专利授权4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为抢占市场制高点提供了技术支撑。
像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这样通过承担科技项目获得快速发展机会的企业在桂林还有一大批。海威科技LED产品成功应用于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漓江城市段沿岸景观亮化等重大工程。桂林电力电容器产品在全国19条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中广泛应用。舒康建材“高分子纤维复合新材料”等5个专利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桂林市君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和桂林狮达机电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相关重大技术装备获得了广西国内首台(套)认定。2016、2017年两年,全市分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46家,保有量达到158家。2018年,又有38家通过认定,74家进入公示环节,高企保有量将突破200家。
为了更好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市科技局高度重视通过市级项目前期培育和引导,通过专题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对标自治区全力打造的产业创新发展“九张名片”,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和资金的更大支持。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桂林市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近2100项,财政科技资金约14亿元,放大效应超过10倍;其中55项获得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资金超过5亿元,项目和资金数量位居广西第二。重大专项70%以上由市科技项目前期培育,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北斗导航技术领域4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资助金额约6000万元;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自治区立项资助2800万元;三金药业、南药、福达、海威、鸣新、特邦、电力电容器、飞宇、啄木鸟、优利特、星辰、中电科34所、矿地院、橡胶设计院、曙光院等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市科技计划项目前期培育,也成功牵头承担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分别获得370万—2700万元不等的资金资助。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动了驻桂林高校、中区直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了广西师范大学新能源船舶、桂林电科大EB级云存储系统和三维位置感知技术、桂林理工大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广西植物所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等一批优质科研成果在桂林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