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个月的中关村第二届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日前圆满结束。挑战赛通过搭建军民科技对接服务平台,推进军事需求与科技成果直接对接,吸引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军队的124个单位、团队和个人参赛。“本届挑战赛的最大亮点是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服务创新。”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说。
中关村科技军民融合挑战赛是推进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创新举措,是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中关村示范区是北京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试验田。近10年来,充分发挥军地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和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初步创建起军地协调的工作运行体系、军民科技协同服务载体、军民融合创新主体体系、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为了促进“民参军”,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搭建“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拥有线上高新技术企业上万余家,线下入驻企业70多家,实现需求精准推介服务上千余次,成果与需求成功对接约200例。2017年和2018年有27家机构被工信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约占全国的50%。
目前,中关村示范区约有数千家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科研生产,取得军工“三证”资质的企业约占全国六分之一。一区十六园中,具有军民融合特色的专业园有10余个,约有数百项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初步形成网络安全信息化、高端装备制造、北斗卫星应用、通用航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显示科技兴军和创新驱动的效益合力。一批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壮大,发展势头喜人,如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已应用于军队多个关键领域的型号装备。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多个型号的国产大飞机、歼击机提供制动系统,成为我国航空制动行业的龙头和领军企业。北京中关村示范区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于2012年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几年来,示范区形成包括国家有关部委、军委机关、各军种有关部门、军工集团、北京市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等各类资源主体相互协同的多层次军民融合工作体系,从企业、社会组织、平台到特色园的军民融合创新主体体系,以及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平台。示范区将自身拥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高科技产业集聚、军队和军工集团总部及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转化为军民协同创新、培育高精尖产业的优势,从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
“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从国家政策中找到先行先试的指引。‘立地’则是为军地之间的合作等提供服务。”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处长张晓明说。
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在专项规划中,提出要推动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中关村示范区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012年7月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统筹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政策;2013年又成立了军民融合创新工作组,由北京市经信委牵头,中关村管委会等15个委办局参加。2013年,北京市政府印发《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初步形成有利于军地合作科技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2016年3月,中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优势,推动京津冀地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为此,在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出台的一系列办法中,提出了在平台建设、特色园、挑战赛以及国防知识产权等方面支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容。
这些政策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工作的开展。而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资源的丰富,也使这些政策得以有效落实。为了搭建起军地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关村示范区开展服务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工作,落实市政府与各军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12家驻京军事单位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支持中关村示范区社会组织与13家军方单位设立联络处,组织50多次“民参军”“军转民”技术产品对接会、推介会,汇编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目录,从而打下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试点、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点、军民知识产权双向转化试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军民融合领域的试点不少。中关村示范区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先行探索者。中关村示范区加强有关科技军民融合体系设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特点规律等课题研究攻关,梳理分析相关政策法规,助力出台《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促进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的破解。通过军地规划融合、体制融合、政策融合、法规融合,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深度融合。
2.找到“民参军”的突破口
2018年珠海航展上,除了以歼20、歼10B为代表的明星战机外,还有两款战机引起广泛关注,即新型枭龙战机和FTC-2000G。“正是采用了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摩高科)的产品,这两款战机才能按时参展。”北摩高科董事长王淑敏说,新型枭龙战机上装的是北摩高科的刹车系统,FTC-2000G则用上了北摩高科专门研制的新型机轮。北摩高科从摩擦材料起家,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独立研发生产飞机着陆系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初就是通过中关村军民融合社会组织的牵线搭桥,我们公司成功实现了‘民参军’。”王淑敏说。
2013年军队某部要做储能装备,中关村管委会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就帮忙联系中关村储能联盟。储能联盟对整个中关村、全国乃至全球的储能产业情况非常了解,联盟理事长是行业领军人物,熟悉行业情况。最后找到了18家企业,及时满足了军队需求。
在中关村,联盟、协会等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社会组织帮助企业与军方、军工集团进行对接,使不少企业找到“民参军”的突破口。目前,中关村被民政部认可的带有“军民融合”字样的社会组织有9个,涉及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航天科技等行业。“不少联盟都因军民融合发展而大放异彩。”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季会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