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在任何行业都会加速“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过程,对证券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随着证券行业加快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让传统的投行业务依靠人脉资源的时代走向了尾声。投行业务该如何进行数字化改造,是券业共同寻找的解决之道。
围绕金融科技促进投行业务转型的话题,2019年1月19日下午,国海证券和上海懿衡信息联合主办了题为“AI赋能投行转型升级”的主题研讨会。与会者从投行进行金融科技改造的需求、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投行业务等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券商发展金融科技颇具“紧迫感”
2018年1月,国海证券推出了行业首个嵌入受托管理流程管理的债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监测系统,这是金融科技在债券存续期开展风控的首次尝试。除了国海证券,更多的券商感受到了来自发展金融科技的“紧迫感”,金融科技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加速推进。
据了解,目前券商在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方面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较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建设方面,行业投入仍然参差不齐,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8年12月,证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保障充足的信息技术投入,在依法合规、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改进业务运营模式、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合规风控能力,持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证券基金业务活动的支撑作用”。这是证券市场中首个针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发展信息技术的规范性文件,也将券商发展金融科技上升到了行业监管的高度。
监管部门的相关领导也在公开场合呼吁,市场参与各方要切实增强拥抱金融科技的“紧迫感”,主动对标,正视差距,趋利避害,不断提升运用金融科技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投行业务或可借金融科技“弯道超车”
近年来,作为投行业界的领先者,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不断的通过资源投入,换取金融科技创业者的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与自身的投行业务产生了协同互动效应。这种方式也深深启发了国内券商对于通过“发掘金融科技项目等方式,研究推动金融科技与公司业务协同”的思考。
不过,国内券商的投行金融科技之路,并不一定要复制高盛与大摩的模式。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黄河指出,除少数顶尖大投行之外,大部分机构并不具备全面铺开数字化转型的条件,而是应该有选择的聚焦。他认为,对中小型机构来说,数字化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向:数字化赋能、大数据应用和自动化上,应更多注重在短期内产生实效。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无论是投资业务、还是投行业务,谁的研究更深刻谁就能更精准的发现价值。为风险定价,比拼的是谁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谁的研究更深刻。对于国海这种中型券商而言,借助金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实现业务弯道超车的机会。”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表示。
据介绍,2018年下半年,国海证券启动了投行新一轮改革。本轮改革,也希望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其投行业务的智能化。本次论坛上,国海证券与懿衡信息也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国海证券将借助懿衡信息在“知识图谱”和“非结构化信息”方面的抽取技术,通过把隐藏在海量公开信息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并且进行穿透,结合投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让“人的资源和智慧”叠加“大数据应用和海量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加精准地洞察企业的价值及风险。此外,探索以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国海证券的投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加强投行业务全流程环节质量控制能力。
懿衡信息的首席科学家邬郑表示,投行是知识与智力的密集型行业,无论是投资、风控、还是IPO,投行的工作是要进行周密而精密的交叉数据验证,而知识图谱可以快速自动执行数据考证,辅助实现交叉验证,降低投行业务中的主观风险与人力成本。
在谈到金融科技在投行业务的应用前景时,中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认为,金融科技可以为投行业务赋能的方向主要有:文档审核的自动化;将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尽职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行业数据共享等。
关于国海证券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设立的证券公司。历经30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一家全国性上市综合金融服务企业。截至2018年9月末,公司在全国20个省级区域设有16家分公司、129家证券营业部,控股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国海创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以零售财富管理、机构和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双轮驱动,资产管理、销售交易、网络金融、研究、信用业务等为支撑的业务体系,为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关于懿衡信息
上海懿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数据智能化处理与人工智能硏发应用,依托独有的金融知识图谱及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将金融信息知识化,构建大规模金融知识体系。致力于通过智能知识服务为投融资决策赋能,提高风险管理与价值发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