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行业 >

西井科技COO章嶸:AI+賦能行業“港口小白”彎道超車

导读:

人民網上海6月20日電(葛俊俊) 全球第一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貨系統、全球第一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

人民網上海6月20日電(葛俊俊) 全球第一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貨系統、全球第一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全球第一輛港口無人集卡車、全球第一輛無駕駛室的全時電動重卡Q-Truck……這一個個“全球第一”均來自上海的一家人工智能科創企業——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從名不見經傳到行業翹楚,這家藏身於長寧區小弄堂的西井科技,如何從“行業小白” 華麗轉身,在傳統制造企業發展瓶頸期到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實現彎道超車?

西井科技COO章嶸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原因有二:一是找准商業落地的方向,將市場,產業與技術相結合,實現雙輪驅動﹔二是絕對的專注。

瞄准商機 一腳“踏入”港口行業

“2016年初,我們經過市場調研發現,傳統制造業普遍存在生產環境惡劣,人力短缺等問題,其中,港口面臨的困境更為突出。”以類腦芯片業務為起點的西井科技,瞄准商機,毅然切入智慧港口這一細分領域。

“我們公司當時沒有一個人出身港口行業。”初創企業,又是純粹的“港口小白 ”,觸及陌生的港口領域,風險未知,但前景可期。

西井科技年輕的技術團隊吃在碼頭住在碼頭,反復理解實踐碼頭不斷變化的一線作業需求,以“能吃苦敢拼搏”的“虎勁”,不斷推進技術測試。短短兩個月時間,西井科技研發出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貨系統,並收獲了第一個商業訂單。

也正是基於對行業需求的精准判斷,西井科技成為了業內首個智慧港口AI軟硬件一體的全棧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西井科技COO章嶸:AI+賦能行業“港口小白”彎道超車

圖:西井科技與振華重工聯合研制的全球首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

無人駕駛商業落地 邁出“吃螃蟹”第一步

無人駕駛無疑是汽車行業最熱門的前沿科技,那麼,無人駕駛何時能夠商用落地?西井科技2018年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2018年1月,西井科技的無人車產品就作為全球首輛港區內無人駕駛集卡完成了在珠海港港區內作業的首秀﹔2018年9月13日,全球首款真正意義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Q-Truck在長寧首發,可應用於港口、物流園區,礦版,高速等多場景。

西井科技COO章嶸:AI+賦能行業“港口小白”彎道超車

圖:Q-Truck亮相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海車展)

高精度矢量地圖構建技術、車輛底層線控技術、獨特的環境辨識技術、高精度車輛定位、局部路徑規劃、車輛及運行數據管理平台,Q-Truck從六大技術層面實現全棧式特定場景的無人駕駛:

“最大80噸超大負荷載重﹔150公裡續航能力﹔小於2cm的車輛精准控制系統,可以應對各種復雜場景下的負荷作業。”該車採用無駕駛室的設計,車頭部位安裝的只是卡車電池。章嶸表示,無駕駛室設計不僅進一步增強了續航能力,還更大程度壓縮了駕駛室的生產成本。

“無人駕駛最關鍵的安全與效率。”章嶸表示,西井科技通過領先的智能預警處置系統以及多重安全防護進行提醒。如,當場內車輛遇到突發故障,無法正常行駛時,可通過i-Emergency智能互聯救援系統,指派另外一輛Q-Truck,自動對位故障車輛,並拖至維修區,所有的過程都無需場外車輛進入。

AI應用場景落地期待落“實”

自去年以來,人工智能已上升為上海優先發展戰略,目前,上海已擁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00余家,居全國前列,上海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穩中有進”,但依然存在難題。在章嶸看來,人工智能企業在初期發展時會有些迷茫,覺得難以找到落地應用的AI場景,技術與產業適配度低、可對接項目單一,無法快速復制,推進成本高……

去年12月,率先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計劃,近日又發布了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的征集通知。上海的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6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6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全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上海政府在推動AI企業尋找應用場景方面下了大力,AI產業集群效應明顯。但是,章嶸也建議,AI應用場景的項目,不僅僅是靠政府推動,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用戶和企業的雙向推動,去解決真正的痛點需求,同時推動中落實場景的驗收標准和落地效果,才能實現AI落實的真正長遠發展。

章嶸同時期待,上海進一步推進底層能力建設,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等方面﹔加快產業鏈建設,實現上下游協同發展,更好促進合作﹔助力產業與科技企業結合,提高效率,實現雙贏。

據了解,2018年8月,西井科技正式進入第二個人工智能全局解決方案場景——智慧礦場,與西藏珠峰達成戰略合作並收獲了首個自動駕駛礦車訂單。

“西井科技起步於上海,服務於長三角沿海地區,輸出於海外。”對於西井科技未來的發展,章嶸表示,將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競爭力,不斷突破邊界,為各行業賦能。

(責編:葛俊俊、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