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臊子剁荞面是吴起老百姓招待客人的传统饭食。
1935年10月份,红军到达吴起镇,当时部队人困马乏,伤病员较多。面对尾随而来的追兵,毛泽东指示要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一定要切断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当时,毛泽东就在胜利山上的一棵杜梨树下指挥了这次有名的“切尾巴战役”。
1935年10月18日下午,听说一群“扛枪的”即将到来,吴起镇张湾子村村民像往常一样纷纷进山避难。村民张廷杰的妻子侯孝俊正在坐月子,行动不便,等张廷杰收拾妥当,带着一家大小走出院门,刚好和行军至此的十几个“扛枪的”遇个正着。
“走在最前面的人问我父亲这是要去哪,能不能在我家住一宿。我父亲心里害怕,只能说‘能么’,就把他们往家里引,腾出孔窑洞让他们住。”张廷杰的儿子张瑞生从记事起就听父亲反复讲述这段往事。
“有人跟我父亲说,他们的首长身体很虚弱,家里面有没有东西,能给首长做点儿热乎饭。”74岁的张瑞生说,我父亲觉得这些人对老百姓很客气,和其他队伍不一样,心里的石头就慢慢放下了。
张廷杰让妻子做了一顿当地的剁荞面。
“这位首长吃了热腾腾的面,还跟我父亲说‘一年喽!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哟!’”张瑞生说,当晚这支部队在自家窑洞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这支部队就和张廷杰告别,首长还送给他一个“稀罕物”——保暖瓶。
对于张廷杰这样的普通农民来说,所有“扛枪的”都不好惹。但遇见这支队伍,让张廷杰第一次觉得不一样。
直到很久之后,张廷杰才辗转得知那天在他家借宿的是中央红军,那位和蔼可亲的首长叫毛泽东。剁荞面从此有了一个别称——万里长征“第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