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3年的金融科技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
《规划》行文近万字,重点说了哪些内容?下面给大家做一个简要梳理。
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早在今年7月13日,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就曾表示,做好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规划》的发布,避免了金融科技行业很多重复建设,鼓励大家发展特色的、面向具体的领域、场景的金融科技,而不是大而全的发展。它将结束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的无序状态,有利于构建多层立体的金融科技发展体系。
《规划》第四章着重提出了发展金融科技的一些措施保障,包括政府政策扶持、配套的产业园区等方式,体现了其顶层设计的宏观优势。
发展意义
《规划》在第一章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意义:
1、提升金融安全
发展金融科技,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具体技术,本质是为了提升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的提升总体表现在2个层面: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和政府监管的深度与广度。
这里需要看到,《规划》本身不是短期的年度规划,也不是5年期的长期规划,而是3年期的中期规划,这符合技术更新发展周期,提升了规划本身对于未来技术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
2、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是以技术为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使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数据客观地分析和判断行业动态,更加合理的分配金融资源,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3、普惠大众
金融科技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惠普民众和中小微企业,通过利用科技提高金融企业服务效率来覆盖这些长尾群体。
举例来说,体现小微企业的信息一般比较杂乱,没有金融科技的帮助,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不容易,耗时长、成本高。
有了金融科技,这些数据可以在瞬间传给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快速分析、快速整合,对客户风险进行精确判断,进而快速完成相应的信贷审批决策,使得信贷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大大减轻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特别是以前必不可少的交通成本,控制了相应的风险,提高了效率。
4、提升用户体验
利用科技简化金融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科技为因,金融为果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多次使用“推动”、“引领”、“赋能”、“新引擎”等词汇定义金融科技里的“科技”部分。这意味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地位的重大提升。
同时,《规划》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在及其他正式渠道中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用于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要求,说明央行支持和推进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力度。
发展目标
《规划》第二章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目标,可概述为:
1、金融安全提升
这里不仅重申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政府监管能力,还强调对于金融科技本身安全性的监控要求,其核心思想是:围绕金融审慎原则,科技发展安全可控。
2、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以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动金融业务服务能力,普惠民众和中小微企业。
3、法律支撑体系不掉队
科技发展速度快,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需要配套、跟上,不掉队。
4、金融科技产学研生态闭环
培养金融科技多学科交叉人才,形成产学研闭环的良好生态环境。
重点任务
《规划》主要篇幅写了金融科技的6项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推进力度
《规划》要求,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金融科技,措施包括:企业要正式披露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和应用,通过体制改革、补全法律相关制度、人才建设,确保金融科技发展道路通畅。
2、强调运用合理性
金融科技运用强调合理,这里有2层意思:
(1)强调场景与技术的匹配
《规划》在重点任务这个章节中给出了金融科技重点发展的技术点,以及相应技术匹配的场景,见下表:
(2)强调金融审慎原则
《规划》第三章的第4节、第5节分别着重讲了风控技术和监管技术,提出了相应的重点工作任务,其核心思想仍然是贯穿全文的“安全可控原则”。
具体来说,风控突出技术主导,强调业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的多维度的安全性。其中,《规划》强调联防联控是一个新亮点,联防联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成本,统一金融风险监管平台可以深层次的、全链条、实质性监控金融风险,尤其是区域的金融风险。
监管方面,强调监管的实时性和穿透性、监管制度和规则与之匹配,以及对金融科技技术本身的安全性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最后一条与人行7月提出的监管沙盒试点相呼应,监管沙盒本质是用于防范金融科技的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隐患。
3、数据标准化
这个实际上对金融机构的金融信息管理影响深远。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的金融信息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安全、泄露、违规收集等问题时有发生。未来将有金融信息的治理规范,全面、全流程的标准化金融信息管理,这对行业信息互融互通起到了奠基作用。
结语
《规划》作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引性文件,笔者认为,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3点:
1、提升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地位,强调科技驱动;
2、保持金融行业审慎稳健原则不变;
3、提出了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和与其匹配的应用场景。
以上,供读者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