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能源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创新成长的石油石化产业运营商及综合服务商,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中国进口公司,主要负责新中国的国际原油贸易业务,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与合作基因。
目前,中化能源已经成长为第三方仓储服务能力全国第一、加油站网络全国第四的能源企业,备受业内关注。
布局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
中化能源以炼化一体化业务为中心,汇聚石油贸易、仓储物流、石油炼化、石化销售等多项协同业务,打造完整石化产业链。中化能源创新与战略部副总经理骆红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既可以保障中化能源能够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获得较低的成本,又可以通过内部灵活高效的经营协同,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获取较好的收益。”
据了解,在原油贸易方面,中化能源依托与众多产油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拥有较强的境外石油资源获取能力,年原油长约量超过7000万吨。在满足国内市场原油进口需求的同时,中化能源还积极向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的炼厂进行转口销售,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原油供应商。
在石油炼化方面,中化能源自主投资建设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于2014年投产运营。2017年10月,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6月建成投产,同期规划建设200万吨/年芳烃装置。未来,中化泉州石化将发展成集3500万吨/年炼油、340万吨/年乙烯、500万吨/年芳烃规模的一体化、基地化发展的世界级先进炼化企业。
在仓储物流方面。中化能源运营、在建和负责管理的石化仓储容量约1310万立方米,形成了覆盖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的沿海和沿江石化仓储物流网络,形成了从3000吨级到30万吨级多种规模的配套码头体系,是中国最大和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物流服务商,年仓储中转量近5000万吨。
在油品销售方面。中化能源已形成覆盖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18个省市的油品营销网络布局,拥有21家区域销售公司,在建和运营加油站1200余座,配套分销油库60座,以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清洁、高品质的燃油以及满足差异化需求的增值服务。骆红静说,中化能源自营的“中化石油”加油站网络稳健发展,与法国道达尔集团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合资开发的加油站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以轻资产模式发展的加油站网络在中东部地区加速拓展,“中化石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中化能源发挥国际贸易传统优势,不断拓展海外成品油销售市场,优化国内成品油出口渠道,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实力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国内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纺织、轻工、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有力保障了人民“衣食住行”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2017年9月,中化集团与泉州市政府签署了《中化泉惠石化园区开发建设框架协议》,约定共同将泉惠石化园区建设成世界级国际一流的石化专属园区。
根据规划,园区将建设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中化专属石化园区和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泉惠石化园区的发展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将带动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约600亿元。园区的发展预期将直接创造约4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根据国内大型工业园区的开发经验和统计数据,园区内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在社会上相应的其它部门就增加3-4个就业机会,因此园区的建设还将间接创造约16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安定,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骆红静分析,中化专属的泉惠园区有力保障了炼化产业的发展竞争力,该园区拥有较好的海岸线资源、土地资源,同时专业的园区公司在园区规划、公用建设配套及产业落地等方面将积极发挥作用,有力地保障泉州石化的下游产业链延伸,建立高效、集约的产业集群共同提升中化能源的竞争实力。
“未来,泉惠园区将重点推进与国内先进下游企业、东南亚等地区优秀企业入驻合作建设精细化工、高端材料等项目。福建省的石油化工及下游终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撑。”她说。
技术优势化解产能过剩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的不断增长,市场需求促进国内炼油产能迅速扩增,炼能不断升高。整体来看,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一次加工能力过剩、炼能地域分布不均衡、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