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对于金融体系的颠覆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儿,在中国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三大主流金融行业中,都能够见到科技企业进军的身影。但整体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在不同的金融子行业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到科技企业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式创新,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企业开始积极拥抱科技,在被颠覆之前自我革新,甚至已经开始引领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科技企业借助第三方支付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浪潮迅速占领市场,通过向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将客户的主账户从银行体系内部搬家到电子钱包中,迅速实现了金融脱媒,甚至建立起自身庞大的支付网络,从而成为新的垄断。这些科技巨头还通过获取互联网银行牌照等方式,进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此外,大量互联网平台也试图通过P2P网络贷款等方式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但目前看来商业模式的稳定性有待检验。
目前看,科技在商业银行业的攻城略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断直连和备付金上交的新要求将迫使这些垄断的金融科技企业寻找更加平衡的商业模式。同时我们看到,中国最优秀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已经开始将“金融科技银行”作为自己的战略,而最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在科技领域加大投入。
科技在保险行业的颠覆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的变革中,目前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达到5%,其中财产险行业更高。龙头垂直互联网财险销售平台——众安在线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而第三方在线平台也正在帮助渠道缺乏优势的中小型寿险公司更好地触达消费者。
但整体看,传统保险行业龙头才是这一行业创新的引领者。中国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集团已经将科技提升到与传统金融主业同样的高度,凭借普通科技企业无可比拟的资金、人才、数据优势,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已经产生了较强的壁垒。一方面,平安的科技板块已经能够为集团独立贡献盈利;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应用已经大幅提升了平安传统金融主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证券行业则更多表现出传统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以东方财富证券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已经凭借庞大的客户基础快速扩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富途、老虎等新生的中型互联网券商通过瞄准独特的利基市场,呈现出小而美的特点。此外,以华泰证券为代表的传统龙头券商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以提升客户活跃度与粘性。
科技+银行:科技巨头攻城略地的主战场
中国银行体系的两个关键词是庞大和垄断。作为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经济体,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数据,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业拥有275.82万亿元总资产,是保险业的14.4倍和证券业的35.5倍,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盈利丰厚,中国银行业整体税后利润在2017年已经达到2.2万亿元。
但这一市场目前仍然表现出国有资本高度垄断的特性,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发放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牌照等方式,不断改善市场主体结构,但整体上看,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凭借显著的先发优势、低线城市无可比拟的渗透率以及庞大的客群基础,在总利润的蛋糕中分到了最大的一块。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税后利润占比近年来不断降低,但截至2017年仍然占据了行业整体税后利润的41.7%。
科技巨头对于中国传统银行业的颠覆主要体现在通过支付体系的金融脱媒,以及通过互联网银行牌照进军银行传统主业。对于零售客户而言,商业银行体系提供的核心职能主要包括两部分:支付和结算,以及储蓄功能,科技巨头正是从这两个核心职能对中国传统商业银行发起挑战。
巨头垄断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严重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11年5月央行正式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式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开始,行业快速扩容。截至2018年末,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分别达到29.1万亿元和190.5万亿元的总规模,而这些支付结算交易过去都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完成。
科技巨头们虽然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支付市场的垄断,却又创造出新的垄断。得益于庞大的客户基础,中国的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通过基于电商平台和基于社交网络的流量变现,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佼佼者。以最重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为例,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和腾讯旗下财付通合计占据了93.7%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甚至超过了中国传统商业银行业。目前看,第三方支付行业除头部的两个玩家外,其他参与者基本很难实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