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刘格菘做客新华网投教基地和今日头条财经频道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前瞻四季度资本市场投资大势。
嘉宾简介:刘格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曾任中邮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17年加入广发基金,任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经理,现任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问:
今年A股震荡上行,主动权益基金赚钱效应显著,你管理的4只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业绩均排在市场前50名。请问业绩表现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格菘:
今年业绩表现不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配置;二是重点配置逆周期成长行业,超配电子、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其中,超配电子的原因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龙头公司产业链出现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加上中报预告很多电子公司业绩超预期。超配生物医药的逻辑是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每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超配计算机主要是看好国产电脑替代板块未来3年的投资机会。
从组合结构来看,“聚焦成长”是我们的方向。我们认为,今年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成长企业做大做强。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已逐渐从纺织业(生产要素驱动)、基建、电气、重化工、耐用消费品(投资驱动)演化到信息产业,未来将继续走向创新驱动;从宏观政策影响看,政策层面对创新经济大力支持,监管政策迎来积极拐点;从科技创新方向看,新兴技术逐步落地,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将迎来长期成长阶段。
从企业盈利能力来看,今年的宏观经济增速缓慢下行,与经济周期相关较高的企业,盈利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应对增长不确定性的最好办法,就是选择行业景气度高、穿越经济周期实现持续稳增长的资产。
问:
三季度以来,市场关于价值还是成长风格的讨论很多。未来半年到一年,哪类风格的资产会有更好的表现?
刘格菘:
今年7月,有研究机构对A股价值和成长风格的轮换规律进行研究,以上证50指数表征价值股,创业板指数表征成长股,得出的结论是,上证50与创业板指数的比值与地产周期高度正相关。当地产周期上行时,市场风格偏向价值股。当地产周期下行时,市场风格偏向成长股。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政策始终没有放松。
从企业盈利角度来看,价值股的盈利水平与地产周期有高度相关性,如消费中的家电、白酒等。与之不同的是,以科技行业为代表的成长股,中长期有两个利好因素:一是华为等科技龙头公司将产业链向国内转移、5G牌照发放等,带来电子行业的半导体、PCB(电子部件)等公司业绩超预期;二是电子、计算机等科技龙头公司,虽然过去几个月有较好的表现,但这个风格的资产已经持续调整三年,目前估值处于合理水平,大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组合都处于低配水平。综合来看,我认为,下半年科技类资产有望获得更好的表现。
问:
在中国市场做成长股投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
刘格菘:
一是生命周期,二是成长壁垒。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发展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其中,投入期和成长期是行业快速成长的阶段。
现在这个阶段,很多新兴行业的上升周期已经结束,很难再找到爆发式增长的行业。需要在现存新兴行业中寻找能做大的企业,前提是这家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护城河”要足够宽。“护城河”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技术壁垒、渠道壁垒、品牌积淀等。
问:
投入期和成长期的行业有哪些?重点看好哪些方向?
刘格菘: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投入行业目前处于投入期;互联网、生物制药等新兴消费处在成长期;影视、航空、保险等消费升级品种以及家电、家居、白酒等传统消费品处在成熟期。
今年一季度,我们确定的重点投资方向有两个:一是具备可持续高景气度,具备独立或者逆周期增长逻辑的行业和个股,包括新能源产业链(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相关的自主可控链条。这些都属于市场需求逆势扩张的行业,未来两年企业盈利增速有望保持上行趋势。二是逆向选取部分暂时处于商业周期低谷但市场空间广阔、核心竞争力突出的龙头公司提前布局,如部分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
就仓位配置而言,我管理的基金上半年重点配置生物医药、科技及自主可控、新能源等逆周期和确定性成长行业,其中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配置有所侧重。
问:
在重点投资方向,你如何精选看好的公司?
刘格菘:
我的投资风格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精选赛道、持仓集中、持股周期长。对于成长投资而言,赛道最关键,我会精挑细选成长空间足够大的行业,再在行业中选出管理资质优秀、技术壁垒比较高、有持续成长能力的公司。对于这类公司,我的持仓会比较集中,持股周期也比较长,一拿就是好几年。
问:
你管理的基金配置的前三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具有显著的成长投资风格。你在成长股投资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刘格菘:
我从2013年开始做投资,2014年和2015年业绩表现还可以,当时的风格以自下而上挖掘个股为主。2015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因此2016年我重新调整了投资框架,更多从行业比较层面去思考。第一步是自上而下,结合宏观、产业趋势的判断,将未来几年需求快速增长相对应的行业挖掘出来,再自下而上选择这些行业中的好公司。
举个例子,资本市场有28个一级行业,从基本面研究出发,我将这些行业分为三大类资产。第一类是周期性行业,包括基础化工、有色、建筑建材等,这些行业的供需情况受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既要自上而下研究宏观经济周期,也要密切跟踪各项高频数据。第二类资产是大消费行业,宏观政策对行业供需格局影响较小,需求相对稳定。对这类资产而言,行业景气度是驱动行业需求的主要原因,需要侧重从中观层面对行业供需、竞争格局进行研究。第三类是科技行业,包括计算机、通讯、电子、传媒等子行业,属于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受政策和产业趋势影响较大,需要对行业的产业趋势和供给格局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问:
今年前8个月A股主要指数均有上涨,未来是否仍有投资机会?哪些行业具有较好的机会?
刘格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