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正努力向2000亿美元的经贸新目标迈进。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9月16至18日,李克强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同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在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会晤后,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下称“联合公报”)。此次会晤成果显示,双方商定超过74项内容,签署13份文件。公报内容涉及两国经贸、投资金融、能源、人文、地方、国界事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李克强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当前形势下,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为人类文明进步谋福祉。中俄务实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双方在能源等传统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在跨境电商、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呈现新亮点。希望双方积极探讨深化炼化一体化合作,增加能源合作的附加值,助力双边贸易额翻番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柴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立后,中国总理的首次访问。也恰逢中俄建交70周年,因此此访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她认为,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对维护世界和平有深远影响,也对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大国责任与担当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此前的吹风会上曾表示,李克强总理此访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两国关系开启新时代之际,是继习近平主席6月访俄后双方又一次重要高层交往;是落实中俄两国元首战略共识,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次重要访问。
让柴瑜印象深刻的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除了促使中俄间的能源领域合作深化发展外,还在产业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比如提出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要深化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韦进深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高度,联合公报不仅关注双方在经贸、投资、能源、人文、地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而且明确加强了双方在国际事务当中的沟通协调。
“联合公报明确提出了中俄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区域一体化,支持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相关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俄两国不仅贡献智慧,而且付诸行动,彰显了中俄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韦进深说。
大项目扎实推进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达27.1%,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前7个月的贸易额已达611.3亿美元。
近年来,中俄双方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扎实推进。比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等一批投资大项目已经进入收尾季。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将从12月1日起开始对华供气,这比预定日期提前了20天。2014年5月,中俄企业签署了为期30年的沿东线对华供气供合同,管道从俄东西伯利亚的气田延伸至中国东北部边境,年供应量为380亿立方米。预计从2020年后的30年内,俄罗斯将向中国市场供应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输气管道的竣工将意味着全球最重要的两个天然气供需国开始合作。就在本月初,普京还在与俄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的会面中委托后者研究从俄罗斯途径蒙古国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可能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普京曾在本月初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是“绝对开放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目前,中俄正在推进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就包括CR929大型宽体式客机以及40吨级的重型直升机,后者据悉能超过美军CH-53“超级海上种马”。
在地方合作方面,联合公报中提到,双方愿继续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各地方加强沟通对接。支持在基础设施、农林开发、能源资源、港口物流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合作,共同落实中俄两国,特别是在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投资项目。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打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切实给予政策支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落地。
目前,中俄双方已制定“中俄远东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和“东北-远东”农业发展规划,并取得实质进展。根据俄方的统计,今年1~6月,中国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贸易额达到4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升级
继去年中俄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后,今年的联合公报又提出,中俄双方将利用5年时间,努力向2000亿美元贸易发展目标迈进。在传统能源、基建领域合作不断落地后,近年来,中俄在跨境电商、科技创新、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逐渐热络。
梅德韦杰夫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将双方合作重点从传统能源领域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不断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李克强也提到,中俄都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制造业已全面放开,欢迎俄罗斯企业抓住机遇,积极赴华投资兴业。两国应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相互开放,更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用好明后年中俄科技创新年契机,挖掘合作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升级。
今年6月初,由中国哈尔滨银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共同设立的中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该投资基金将重点关注中俄间先进制造、航空、生物医疗、软件、金融科技和跨境贸易等行业的发展,支持相关企业推进跨境技术转移。2020年、2021年,中俄还将互办“中俄科技创新年”。
柴瑜表示,其实同为发展中国家,中俄都面临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升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中俄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合作,来面临共同的挑战。”她说。
韦进深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俄合作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非常务实,可以说是直面中俄合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症结所在,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各项措施与安排。他认为:“中俄双方在导航、卫星导航、月球和深空探索、信息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令人倍加关注,非常值得期待。”
柴瑜也表示,未来中俄关系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无论是农业,还是航空航天、环保、交通运输等,中俄双方都存在优势互补的空间,并可在互补的基础上提高附加值。她还认为,中俄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附加值、影响产业链,还能扩大范围,辐射至欧亚经济联盟的国家。(潘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