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持改善、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2018年5月,山西省政府发布了《山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行动计划》,阐明了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具体分工和各项考核指标,昭示了我省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决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山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这一宏伟目标,应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加强省域水污染防治,为三晋大地创造一个洁净晴朗的“表里山河”,给全省人民创造一个“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
攻关共性关键技术
攻关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突破钢铁、焦化、化工、制药、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制革、电镀、有色金属、煤炭采选、黑色金属采选等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推动行业减排、清洁生产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煤矿矿井水排放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着重开展电力、钢铁、焦化、造纸、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强制洗煤废水循环利用,突破钢铁、化工、电力、纺织印染、造纸等高耗水工业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瓶颈。
攻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突破城市用水开采、生活污水、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市内河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制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步伐,无害且资源化地处置污泥,保障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开展城市黑臭水体处理技术研究,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手段,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黑臭水体成功治理目的。
攻关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突破种养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养殖业废弃物的源头减排和资源化利用、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推广测土施肥技术,降低农药化肥等对水环境的影响。
攻关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开展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深化河流缓冲带生态修复、河流污染负荷削减、单种生物河流健康评估、近自然型湿地生态修复等一批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健康循环提供技术支撑。
攻关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水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应急保障等重点环保领域的技术研究,加快突破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生态需水和水量调度、水体生态问题诊断和修复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研发进度。
攻关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开展重点水污染防治技术示范试点工程,研究发布水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名录。加快水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水生生物修复、生态渔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物资源化、污泥处理装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等适用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
为了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我省水环境安全,立足山西省情,应着眼于加强科技研发、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提供更为实用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及装备,以提升科技创新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山西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
制定科技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一要制定科技扶持政策。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提高标准达到更高要求,实现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效应;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控制源头污染是防治水污染的必由路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从源头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削减废水处理的污染负荷,减轻废水处理的压力和难度,减少废水处理的投入,为企业带来环境效益。为此,应以清洁生产开创废水治理“预防为主”的新阶段。二要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相关金融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企业;科技金融要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坚决关闭环境违法企业的贷款之门。
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强化科技对污水处理的支撑作用。一要全面落实我省出台的一系列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创建水污染防治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等省级创新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二要整合全省科技资源,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究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焦化废水处理回用与“零排”技术、工业高盐废水脱盐技术等技术难题;鼓励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水环境基准、水环境损害评估、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高品质再生水补充饮用水水源、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等研究课题;结合省情,加强水生态保护、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广示范适用技术。一要加快污水处理技术和中水回收应用技术等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等适用技术。二要优化省级环保技术评价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体系,以推动相关技术转化与应用。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利用成果转化平台的媒介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动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
规范环保产业相关法规,大力发展新型环保产业。全面梳理涉及环保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废弃不适应新形势下环保产业发展的法规。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设备调试、运行维护的新型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PPP合作模式等;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以污水和垃圾处理企业以及工业园区为重点,逐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