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作为海南“三棵树”之一的椰子产业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椰子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抬高了椰子收购价,而且减少了椰子出口,加剧了海南椰子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海南省内的椰子种植基本看天收果,岛内很多椰子树品种老化严重,缺少管理,导致近年来椰子产量大幅减少。
这种尴尬的现实,也导致了海南椰子产业加工企业捉襟见肘,无法实现长远快速发展。比如“椰树”“南国”“春光”等企业喊“渴”,本地椰子产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就必须进口,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加剧市场竞争压力,无法与国内乃至东南亚国家一些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对赖以生存的农民来说,低产量高投入更是一种痛苦。
值得肯定的是,热科院椰子所已经在研究新品种,一批具有高产、早结、矮化特点的水果型椰子品种正在投入种植。但与椰子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相比,这显然还不够,亟需在全产业链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要比照东南亚地区椰子生产情况,不断研究和培育出适合海南土壤气候要求的高产、矮化、早结、多样化的品种。
二是要提高椰子种植、管理、采摘的科技含量,鼓励和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椰子产业园,或由农户组建大型椰子种植基地,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提高深加工的科技含量,重点扶持油脂化工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加强椰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椰子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迈进,从而提高椰子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寇振宁)
系列报道>>>
三棵树·椰子篇 | 种椰子能发家 N种方法挨过投入期
三棵树·椰子篇 | 椰子大省缺椰子 海南深加工椰子原料九成靠进口
三棵树·椰子篇 | 十年蓝图:海南椰林面积有望增加8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