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行业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

导读:

原标题:“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9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原标题:“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9年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回望十年初心路 共筑文创新征途”,来自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媒体的百余名嘉宾出席会议。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助理、新闻学院教授倪宁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校办公室主任顾涛致辞。

  2019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第十次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第七次发布。两大指数通过对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及市场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客观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未来趋势,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具有参考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对今年的指数结果做出解读。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人才、资本等要素和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

  从综合指数来看,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依旧处在第一的位置;浙江在文化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方面表现均衡,再次排名第二;重庆在驱动力和生产力方面持续改善,再次进入前十名。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

  2010-2013年各省市文化产业变异系数明显下降,2014-2019年略有起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均衡性趋于稳定,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随着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文化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更加均衡。

  从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来看,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较去年有略微降低,文化消费环境指数逐年上升,近五年文化消费能力停滞不前,今年的文化消费能力指数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9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

  从区域角度看,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仍然较为明显,但在环境和满意度上趋于均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是文化消费的主要矛盾。

  从城乡角度看,近七年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依然呈现出明显差距,但今年城乡差距在去年拉大的情况下有所收窄。

  不同性别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基本持平,二者在文化消费环境、能力、满意度指数上差距不大,男性文化消费意愿高于女性,消费水平指数则是女性高于男性。

  在不同年龄群体当中,26-40岁居民依然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其中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最高;17岁以下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指数最高;66岁以上居民的文化消费时间最长。

  不同学历人群的文化消费差异明显,其中硕士及以上人群的文化消费指数明显优于其他学历,尤其是文化消费意愿和能力指数。

  数据显示2019年十二项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是:

  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五大文化产品或服务依次是:电视广播,电影,网络文化活动,图书/报纸/期刊,文化娱乐活动。和去年相比,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有所提升,超越网络文化活动。

  在更倾向于国内还是国外文化产品的消费选择上,电影、文化旅游、动漫、游戏这四类文化产品,国产更受欢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动漫,受欢迎程度首次超过日本动漫。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支出最大的五大文化产品或服务依次是:文化旅游,游戏,网络文化活动,电影,文艺演出;市场成长空间最大的五大文化产品或服务依次是:网络文化活动,游戏,文化旅游,电影,文化娱乐活动。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勇锋教授,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范玉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发表演讲,深度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紧跟文创领域热点话题,聚焦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发布会首次增设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武、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教授分别作为三大论坛主持人,同与会嘉宾探讨科技赋能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资本机遇与推动文旅产业链优化升级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