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指出,美国此举意在扩大对机器人、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出口管制,免于被中国等竞争对手国家掌控技术优势,继而对美国产生冲击。
据了解,上述新措施是美国商务部根据《2018年出口控制法案》授权出台的第一项措施,应用于智能化传感器、无人机、卫星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的目标识别软件(无论民用或军 用)都在限制范围之内。该法案授权商务部制定相关规则,加强对敏感技术出口的监管,以保护美国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尽管这项新措施没有具体说明针对哪些国家,但路透社的报道认为,这些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被美国认为存在贸易问题的国家。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副总裁、资深网络安全研究员James Lewis表示,美国政府想阻止美国公司帮助中国研发更好的、可用于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产品。
在起草相关规则前,2018年美商务部已就人工智能(AI)技术、机器人等众多高科技领域征求相关企业及公众的意见。由于规则可能阻碍技术供应商大量出口,许多供应商对此感到担忧,由于存在意见分歧,新规定迟迟未落地。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此前一直对加强出口管制措施实施缓慢感到失望,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曾敦促商务部加快这一进程。
不过,就在《2018出口法案》出台不久后,《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出口限制可能会伤害美国公司。文章认为,美国若放弃中国市场,会因市场萎缩导致利润不足、竞争力下降,反而有利于中国以及欧洲、日本、韩国等竞争对手。
事实上,美国已不是第一次试图对中国进行所谓的技术封锁和限制:
2017年,美国政府曾想加强对中国在硅谷投资的审查力度,预防那些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敏感技术外流;2018年,美国又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相关企业实施禁售和管制;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等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随后又在10月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旷视科技等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对此,中国商务部曾表示,中方反对美动辄对中方实体实施单边制裁的立场从未改变,并敦促美方采取切实措施,放宽对华出口管制,保护和促进双方企业开展高技术贸易与合作,维护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
如今,美国将出口管制核心放在了软件及技术上,按照其以往的“路数”,接下来或将在这一领域扩大限制,自以为防止敏感技术被对手国家掌握的手段之一。
对此,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昨(5)日表示,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软件重要的市场之一。不过中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美国的出口管制很有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形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将更大地激发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提速相关软件的发展进程,从长远来看,将促进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