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的会计信息化洞见之一:抗疫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智能财务发展的启示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心。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各方人员正在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作为中国会计领域从事会计信息化科学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部分委员,撰写了“抗疫中的会计信息化洞见”系列短文,试图从会计信息化的视角剖析这次抗疫过程中出现的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希望引发广大会计工作者对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注。
有学者认为,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中国电商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次“新冠”也必将带动以“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数字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个观点在资本市场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事实上,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让我们目睹了很多“非典”时期未曾见过的场景:用无人机宣传防疫知识,提醒民众配戴口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精准管理;用数以万计的MOOC课程在线服务数以百万计的大中小学学生;用机器人在高风险环境下给疑似和确诊病人送药、送餐;借助于先进的技术辅助研究人员进行病毒分离、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等等。而且这些新技术系统的研发和新应用场景的推广,正在被政府主管部门大力地向前推进。
以人工智能为例,2月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有关单位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充分挖掘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中的应用场景,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这在当下以餐饮、旅游、交通、地产和电影为代表的若干行业几乎停摆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息。
那么,究竟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次防疫战中应用的如何?这次的一些应用实践对人工智能的其它应用领域,特别是对智能财务的发展有哪些借鉴和启示呢?这正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
人工智能(AI)及其特点
自1956年诞生以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波浪式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计算处理能力的突破、互联网大数据的爆发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又进入了一轮快速发展的周期。机器视觉、生物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专家系统、智能搜索、智能控制等应用领域的长足进步,为人工智能在本次疫情中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工智能具有可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特点,不仅可以替代人类7X24小时不间断地完成一些计算类和程序类的工作,还可在复杂的场合模拟和延伸部分原本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感知智能,甚至正在尝试模拟人类更高层次的认知智能。这些特点,使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类似病毒肆虐的高危场合部分替代人类工作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次新冠肺炎防疫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疾病诊疗、疾病防控等方面的辅助应用场景做一个初步的观察。
AI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医院及其医联体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巨大,陆续建成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管理系统(LIS)、移动护理系统(MNS)、体检管理系统(PEIS)等,为这次特殊时期疾病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新的智能应用场景:
机器人导诊、问诊。如猎户星空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回复发热问题、引领病人以及为病人初诊等,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病患者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
智能检测、检查。如阿里达摩院AI团队、杰毅生物和浙江疾控中心联合研发的基于AI诊断算法的监测平台,该平台可针对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检测分析,可将疑似病例的确诊时间从数小时减低至半小时;商汤科技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对疑似患者肺部CT影像进行病灶的自动检出、定位、弥漫性程度分析并自动生成报告。
机器人杀菌、送药、送餐。医院智能配送机器人经过训练可自己认路、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完成在隔离区点到点送药、送餐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如擎朗科技生产的机器人在武汉中心医院等地投入使用执行送餐任务;猎豹移动生产的豹小递机器人在火神山医院执行递送化验单和药物的任务。
智能远程会诊。如1月26日,四川省卫健委组织四川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功完成了两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2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成功地采用远程会诊,对两名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就患者出院时机以及出院后的病情观察与隔离进行远程讨论。
支持疫苗和药品研发。如阿里云在1月29日宣布,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AI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华为云医疗智能体向研究机构免费开通其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用于病毒基因组研究、抗病毒药物研发等。
AI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任务重、复杂性高,各地政府和社区工作者借助于既有的智慧城市系统,对敏感数据进行汇集共享,辅助决策者进行智能洞察,实现了防控工作的精准化和科学化,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新的智能应用场景:
无人机辅助防控。如大疆无人机在超过1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被用于宣传疫情、广播喊话、喷洒消毒剂等;科比特疫情防控无人机集红外高精测温技术、高清图像AI分析技术、4G远程控制技术、云系统指挥技术等实现空中喊话,快速测试人群体温,实施交通管控,大范围消毒等功能。
智能隔离监控。如深圳渊联技术推出的居家隔离检测系统在全国多地成功应用,该系统结合电子封条、物联网、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等技术,对大门的开关状态进行远程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站、短信、语音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用于对特定对象的精准隔离管理。
智能批量红外测温。如旷视科技的AI测温仪被部署在北京等地的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商场出入口,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方案,以15秒/人的速度测量体温,可快速鉴别发热人群体,有效抑制疫情的传播。
人员健康码动态管理。如支付宝针对这次疫情开发的健康码管理系统,以“个人自述、建库比对、空间筛查”为依据,通过大数据进行首次即时计算、每日定时计算、动态实时更新,自动生成代表个人健康的红黄绿码,并实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用于市民出行、企业复工复产等管理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