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第一。
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古语说,“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自古以来,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组织的兴衰,核心都在于人才。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培植人才的土壤。理想的基础教育应该“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然而,目前的现实显然于此有不小落差。
作为中国最优秀、最有远见的企业家,马云与任正非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它发源于过往的经历,作用于国族的未来。
马云创业前是杭州师范大学的老师,如今功成身退,众多荣耀傍身,他在微博上的唯一头衔是“乡村教师代言人”。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当华为站在大国博弈最前线的艰危之时,他向媒体谈说最多的却依然是教育问题。
马云说,“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应让老师成为待遇最好的职业!”
任正非说,“一个国家有硬的基础设施,一定要有软的土壤,没有这层软的土壤,任何庄稼都不能生长。”“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在两位最善于洞悉本质的人看来,教育是真正的本质问题,要害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源流里,真正的本土菁英,实业与教育并举,对于兴教办学,培育人才,赓续血脉,往往苦心竭虑,不遗余力。
而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从横向看,常将团体置于个人之前,从纵向看,常将后代置于自身之前,这也是它延续不衰蒸蒸日上的一大缘由。
因此,我们悉心组织编发了这组专题稿件,汇集了大佬预判、基层声音与专家建言,于今明两天分别刊出。借此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教育这个紧迫而长远的问题,关心乡村教师待遇的改善,关心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升级,关心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关心国家的人才与未来……
——陈为(正和岛副总裁兼总编辑)
作 者:曹雨欣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19年,75岁的任正非激流勇进,55岁的马云选择退休。两位企业创始人看似走了不同的道路,却在同一件事上找到了交汇点:教育。
两场“小事大办”的局
中国人历来喜欢组局,各有目的。
为了教育,任正非、马云,这两位中国耀眼的企业家都曾组过一个“局”。
早在2013年,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参会者30余人,包括柳传志、冯仑、陈东升等企业家,还有政界、教育、媒体领域的要员。
这么大的动静不是谈合作、不是谈华为战略,而是一起研究任正非自己的母校贵阳都匀一中的办学宗旨、校训。
只有明确学校理念,任正非才答应捐一笔钱。
2018年1月,马云也组织了一个规模更大的局。张近东、冯仑、史玉柱、熊晓鸽、虞锋、王中军等在内的80多位企业家出席。
他们也不是来与阿里谈合作,而是出席第三届乡村教师颁奖礼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午餐会。近1小时里,马云都在“鼓动”这些企业家们参与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计划。
两场局,国内多位顶尖企业家,聚集同一个话题。
“小事大办”,这是任正非、马云对教育秉持的态度。
“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
一个人对事情的执念总有根深蒂固的原因,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可谓深远。
1963年,经济困难期,任正非怀揣着“从父母与弟妹口中抠出来的小小玉米饼”考上了大学。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即便父亲任摩逊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依然不断嘱咐他的子女:“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
这深刻地影响了任正非,他几十年始终保持着大量的阅读,汲取宇宙能量,学习力惊人,甚至是“血洗”。他总能很快掌握,并更深刻理解他人的经验。这也奠定了华为的思想基础。
任正非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父母对子女有一个要求: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这句话在他心中砸了一个深坑:“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国家是后继无人的。”而任正非也亲身经历了父母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视、经济待遇差的窘境,亲身体会了这个苦,最终没有选择当老师。
比任正非整整小20岁的马云相对比较幸运。很多人都知道马云英语好,并不一定知道这来自他小时候受过英语老师的一句表扬,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次高考,马云终于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高校,做了6年的老师,当时教的不少学生成为阿里巴巴早期的创始员工“18罗汉”。
创业后,马云依然是“马老师”,也更是阿里的“首席教育官”。他说“老师总是带着理想主义,总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亲自面试每个新人,人进来后,带人又带心。此后才有了阿里的良将如潮,群星璀璨:张勇、彭蕾、井贤栋、蒋凡、樊路远、童文红……
即便马云仅在联合国就担任多个职位,而他在微博的介绍只有“乡村教师代言人”。
相比之下,有的人喜欢在名片上印满各种“会长”“主席”的头衔,有的人即便内心深处认同一个看似土气的身份,亦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不重视教育,我们会重返贫穷”
格局决定未来。正如“状元实业家”张謇所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企业越大,越走得长远,越需要创始人认知的前瞻性和危机感。
华为、阿里,两家企业在各自领域如入无人之境,大力研发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华为每年研发投入高达200亿美金,拥有至少700个数学家、800个物理学家、6万多工程师;甚至开出百万年薪抢夺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阿里则成立达摩院,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十人中就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阿里云之父”王坚更是成为“民企院士第一人”。
任正非、马云深谙兴国、兴企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教育是所有最前沿、最顶端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
尤其我们现在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人工智能再玄妙,它的基础也是数学”,这离不开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从这个角度而言,谁赢在教育的起跑线,谁就率先拿到未来的入场券。
从更长远来看,教育事关国家命运。
早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就讲:“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他在多次采访中一语中的,提醒各界要足够重视教育: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如果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像日本、北欧、德国……一样,那我们还要担心什么和美国竞争的问题呢?”
“为什么美国这么厉害?其实就是教育。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
中国若从人口红利走向人力资本红利,唯有靠教育,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持续保持竞争力。
用企业家的精神做教育家的事业
同样一句话,说话人很重要;同样一件事,做事人很关键。
美国举全国之力打击华为,任正非前所未有地接受世界各地媒体采访。在若干人都担心华为是不是到了最危险、快倒下的时刻,他没有打情绪牌,依然谈笑风生,屡次呼吁国家要重视教育。
这位固执的老人甚至花自己的钱,请中央党校、中国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专家做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状况调查,因为“中央党校有权威性”。
马云退休后的新江湖是他的马云公益基金会。他曾坦言讨厌把自己的名字放上去,同事和他说“你的名字就是你的担当,挂了你的名字,你就得把它干下去”。
马云履行了他的诺言,坚信用“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像CEO一样以企业家的办法运营公益、运营教育:结果导向、效果导向、整合社会资源。
马云公益基金会曾资助一批乡村校长去纽约学习。马云动用个人的关系,给联合国打电话。于是,大部分校长第一次出国,就有机会进入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甚至每个人还在桌前拍了一张照片。
做教育,企业家捐钱相对容易,最宝贵的无疑是时间。这位一年航行时间长达1000小时、接近飞行员一年工作上限的国际飞人,在做公益、做教育上向来“高调”又大方。
“我觉得任何公益,我们都要高调。高调做公益,不是证明你多了不起,而是你做的这件事情有多了不起。”
“如果说创建阿里巴巴和淘宝是为了激发人们成为企业家的灵感,那么我现在的工作是唤醒每个人的良知。”
曾有媒体报道过一个细节:2018年9月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全球XIN公益大会”上,上台发表主题演讲前,马云和蔡崇信、李连杰等人在台下坐足了近3个小时,聆听公益志愿者的分享。
而即便是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直播现场,马云也常常是最后才现身。
马云公益基金会开行业先河:理事会全程视频公开
毫无疑问,任正非、马云身体力行,在用企业家的精神做教育家的事业。
殊路同归的3个思考
教育何去何从?任正非、马云的思考殊路同归。
1. “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
华为大厅里曾一度反复播放一则十余分钟的视频,那是任正非找人做的,主题是基础教育。
他还有不少类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