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行业 >

发展科技服务业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导读:

 

发展科技服务业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发展科技服务业 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建邺警方在莫愁湖公园出动无人机开展景区高空巡查,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习近平总书记3月中旬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效,与以网络、信息及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服务的有力支撑紧密相关。当前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科技服务业正成为中国抗疫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应“疫”而上:科技服务业进入加速成长通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实验发展、检验检测、科技信息、科技普及和科技教育等领域快速响应,迅速行动,进入加速成长通道。根据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全景透视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报告预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17.5%,全年增速或超20%。 

在疫情攻关服务领域,研发机构迅速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开启了病毒同源性分析及溯源追踪;检验检测机构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为开展大规模排查、筛查提供了重要工具;顺应远程医疗的需求,5G网络技术助力远程诊断、远程监护、预问诊或线上自诊分诊等智慧医疗的落地实施;满足健康防疫要求,多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中国新冠疫苗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在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从疫情地图实时数据报告,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从高危人群智能警示信息发布,到普通公众足不出户千万“云监工”;从人手一个的通行凭证健康码,到全国各地健康信息平台和防控联动平台的有序高效运转;从大数据比对精准开展同行航班、车次、社区确诊查询,到人工智能强劲助力复工复产,科技信息服务业为疫情研判、科学防控、复工复产、民生保障等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在科技教育服务领域,疫情导致对线上知识和教育的需求激增。一批拥有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优势的科技服务公司,积极扩展文献检索、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等业务,实现迅速扩张。中国知网、维普教育、万方数据、超星集团等一批文献和数据产品平台免费开放,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应对线上教育的需求,钉钉、腾讯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得到了快速渗透;应对防疫科学普及的需要,数字出版行业快速反应,陆续推出了防治指导类数字化出版内容和有声读物内容,为公众认知、掌握科学的防护常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中求变:科技服务业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疫情的外部冲击对科技服务业的供求等产业环境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科技服务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早期识别和预警,中期救援和复位,以及后期的重建和重构等方面,暴露出科技服务缺失或错位问题。例如,在本次疫情初期,各种信息混杂传播、真假难辨,极易滋生负面舆情,对信息服务的甄别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又如,应对突发事件要加快反应速度,急需强化科技服务机构的密切协同,做出集中有效的统一响应。还有,大规模远程办公和在线授课的井喷式爆发导致的网络瘫痪问题,对信息化服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同时中小企业也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客户群。面对外部冲击,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脆弱性明显。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数据显示,34%的中小企业账上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受到人流物流限制、产业链供应中断、消费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租金、利息等刚性支付压力,已经有一批中小型科技服务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经营困难。

“疫”中生“机”:下好科技服务发展“先手棋”

首先,拓展科技服务业的大数据应用深度。新冠肺炎疫情直接暴露了公共卫生领域信息服务的不足,见微知著,从公共卫生领域到更广泛的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广义的科技服务业,既包括非市场机制的公共服务事业机构,也包括市场机制的科技服务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均需要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在政府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领域,必须下好科技服务“先手棋”,围绕公共服务“查、测、防、治、教、宣”等关键环节,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精准、高效的全维度大数据实时采集和智能预警预测体系,让智慧治理真正实现深度信息化和全程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既要破除“部-省-市-区县”垂直信息壁垒,又要打破跨行业部门的横向信息孤岛,通过顶层设计实现结构化信息互联互通,充分掌握信息生态主动权,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信息引导能力。 

在企业提供的市场化科技服务领域,科技服务企业要基于数据驱动决策理念,建立数据架构设计和数据治理体系,利用大数据应用进行开放式创新,通过数据、基础处理和分析平台的开放、共享和交易,实现价值的创造和分享。对于本身不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传统企业或中小企业,应重视与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公司合作,借力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共赢。 

其次,发展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科技服务新模式。疫情期间,与传统科技服务企业举步维艰相比,新兴科技服务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由此说明,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的背景下,科技服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构价值链、产业链,通过链上分化融合和跨链整合形成新的商业组织形态和新的运营模式。具体创新方向可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创新“公众+科技服务”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兴起,出现了大量众创空间、科研众包平台和科研众筹平台等,众创、众包、众筹等新型服务模式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高度交互性特征,大部分科技服务项目需要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高层次的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只有让公众理解并参与科技事务,才能让科技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此背景下,探索“众创”汇众智促创新,“众包”汇众力促分工,“众筹”汇众资促发展的新思路,通过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的方式汇聚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专业化分工、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