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行业 >

刚刚 科技圈沸腾!870亿芯片巨头 启动A股IPO

导读:

K图 00981_0

    科创板IPO,即将迎来一位重磅嘉宾。

  昨日(5月5日)晚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芯片巨头:中芯国际(00981.HK)公告,拟申请科创板IPO,海通证券中金公司担任其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及承销商。

  据公告显示,中芯国际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以今日收盘价(16.9港元/股)计算,募资金额或将高达285亿港元,其中约4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

  据悉,中芯国际SN1项目是耗资102亿美元建设的上海两大晶圆厂之一,也是中芯国际14nm及未来先进工艺的主要产地,全部建成后将是国内芯片最先进工艺的生产基地。

  如果中芯国际成功冲刺科创板IPO,将加速中芯国际SN1项目的建设。

  回归A股的公告一出,瞬间在资本市场刷屏。今日(5月6日)开盘,中芯国际一路狂飙,盘中一度大涨超12%,总市值一日飙升超85亿港元。截止收盘,其最新总市值已高达871.25亿港元。

  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巨头,中芯国际的科创板IPO进程将牵动所有投资人的眼球。

  870亿芯片巨头:中芯国际,即将登陆A股

  众所周知,一枚芯片的生产,需要经过设计、制造、封装3个主要环节,例如华为海思,是芯片设计公司,而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大厂则是芯片代工制造企业。

  目前,中芯国际是中国内地最大芯片制造厂商。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拓墣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中,中芯国际占总市场份额的4.5%,位列第五,而行业第一的台积电独占了54.1%的份额。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中芯国际已成为内地唯一能够提供14纳米制程的晶圆代工企业,称得上是国内最牛芯片制造厂商。但与台积电仍相差一至两代的代工能力,毛利率差距也非常大。

  台积电的晶圆制造工艺世界领先,接触到的也都是高通苹果、华为等头部公司的明星芯片。直接结果就是,毛利率接近50%,而中芯国际仅为其一半。

  而为了实现技术追赶,中芯国际不得不把营业收入的15%用于研发,而台积电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0%不到。这也导致两家公司在净利率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9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和33%,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压力,其2019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亏损金额达12.5亿元。

  同时,据历年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增长似乎陷入停滞。

  除了巨额的研发投入,晶圆代工厂商非常依赖规模成本,为了扩大规模,必须投入巨额的资本开支。

  据中芯国际的财报显示,2011年-2019年,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累计金额高达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达963.9亿元)。

  其中,2019年实际用于晶圆厂的资本开支高达141.8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中芯北方12英寸晶圆厂扩产,85亿元用于建设上海14nm FinFET工艺的12英寸晶圆厂。

  同时,中芯国际预计,2020年用于晶圆厂的支出更将超过219亿元,其中35亿元将用于中芯北方12英寸晶圆厂扩产,141.7亿元将继续用于建设上海的14nm FinFET工艺的12英寸晶圆厂。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表明,中芯国际2020年的资本支出较2019年大幅增长55%,将创下公司历史上资本支出的最高记录。

  由于产能满载,中芯国际曾在之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为应对客户的需要,公司将继续扩大其产能,把握市场商机及增长。

  市场人士认为,科创板IPO募资将有效解决中芯国际的资金问题。

  中芯国际,芯片国产化的最受益者

  中芯国际回归A股上市的另一个背景是,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的订单正在迅猛增长,中国大陆贡献的营收已占据了半壁江山。

  据中芯国际财报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芯国际来自中国大陆的业务不断增加,营收占比从2017年的47.3%提高到59.4%。

  另一方面,中芯国际正在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中芯国际的财报看,政府补贴从2016年的0.09亿美元提升到2019年的2.9亿美元,直接帮助中芯国际维持了2019年净利润为正的局面。

  另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分别向中芯国际子公司注资9.46亿美元、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对芯片产业链扶持力度最大的正是制造环节,其中“大基金”对于晶圆制造厂商尤为“偏爱”,大基金一期的66%资金都投给了晶圆制造,这其中20%给了中芯国际的9个项目。

  在税收减免、政府补贴、国家产业基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之下,中芯国际研制14nm工艺的时间,整整缩短了6个月,填补国产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

  一年进口20000亿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芯片有“现代工业粮食”之称,它不仅仅是电子产业的基石,更是一个具有国家级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由于中国的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尤其是在高端产品上对国外依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