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风靡已久的“酸碱体质理论”骗局被揭穿,其炮制者罗伯特·欧阳被美国法庭宣判有罪,并被课以上亿美元的重罚。罗伯特·欧阳当庭承认,所谓“酸碱体质理论”,是他为了骗钱编织的骗局。
舆论一出,不少人惊呼:原来笃信了多年的“酸碱体质”竟然是个伪命题!
其实,具备一定科学常识的公众冷静分析就能发现,“酸碱体质”虽然煞有介事,但连一篇像样的科学文献和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真正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人体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影响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体质变成“酸性”。
然而,就是一套听上去煞有介事但非常不严谨的酸碱理论,让许多人甚至是重病患者选择了相信,并接受该理论提供的“另类疗法”,失去了正规治疗的机会,导致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类似的健康类骗局还有很多。比如流传甚广的“吃黑巧克力能减肥”,也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它的出炉缘于一位学者和两位德国记者的“假新闻”实验,而整个谣言制作和传播过程仅花费了3000欧元。比如接种疫苗反而更容易生病,长期接触手机、微波炉、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会致癌,喝点红酒能软化心血管……这些早已被证伪的健康谣言仍不时出现,令人难辨真假。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各种各样的健康秘方、养生理论不绝于耳。要想拨云见日、分辨真假,关键一招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少交“智商税”。科学是严谨的,商家兜售的产品或理论是否符合常识、是否夸大其词、背后有无科学数据支撑等,都需要一一厘清。健康养生,光动心还不行,必须要动动脑;有态度,更要有知识。
当然,健康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专业机构和媒体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向公众及时、科学地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健康谣言及坑人的保健产品之所以让不少人屡屡中招,就是因为其抓准了大众心理以及健康诉求,以健康的外衣包裹假冒伪劣产品。权威机构和媒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及时发布易懂的、可信赖的信息,“止损”效果不会差。
人人重视健康的新时代,正是社会各界携手树立大众科学健康观念的大好时机,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应有之意。(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