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国双科技:To B公司没有捷径可走

导读:

【导语】作为一家典型的To B型计算机技术公司,在国双十几年的发展道路中却处处可见其他行业的身影,原

【导语】作为一家典型的To B型计算机技术公司,在国双十几年的发展道路中却处处可见其他行业的身影,原因何在?10月12日,在协同当前审计行业最具声望、最具规模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信永中和论坛上,国双创始人兼CEO祁国晟作出了解答,“计算机技术本质上就是服务于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更应该与其他行业相结合,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推出的抢红包事件被马云称为一次“偷袭珍珠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红包创意,竟然能让微信迅速杀进支付领域,甚至超过支付宝8年的积淀,马云所受的冲击可想而知。不过,对于局外的普罗大众而言,类似的事件早已不足为奇。

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迅速兴起与默默消亡的新鲜事物:打车软件来了又走,电商平台兴起又衰弱,共享理念喧嚣又平静……这些热点背后往往跟着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并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但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无论最终是否得以存活,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To C型企业,即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为什么没有To B企业的声音?

“我们都知道企业有To C和To B两种类型,而这两种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基因。To C型企业需要的是噱头,一个创意就能瞬间引爆市场。但To B不行,To B需要很长时间业务和技术的积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沉下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双”)技术副总裁黄勇坚这样说道。作为一家典型的To B型企业,国双用十几年的积淀勾勒出了一幅中国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长的蓝图。在这幅蓝图中,没有任何一蹴而就的高地,每一个发展脉络皆是日积月累而成。

什么是To B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业务

科学探索世界,技术改变世界。从成立开始,国双就是带着用技术改变产业、推动社会发展的信念而来。因此,比起靠新奇和创意吸引消费者得以迅速兴起又可能迅速衰亡的To C型企业,国双创始人兼CEO祁国晟从未怀疑过当初的选择,“我们想做的是能真正对产业产生变革的技术”。

国双科技:To B公司没有捷径可走

2015年,国双CEO祁国晟在大数据家峰会演讲现场

带着这样的理想,在创始人祁国晟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科班出身的背景下,选择成为一家企业级软件提供商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不过,方向既定,又该如何达成?To B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通过十几年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发现,To B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两个:一是对业务深度的理解;二是核心技术的积淀。”黄勇坚说道。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第二个关键点不难理解,有了技术的积淀才有可能诞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但第一个关键因素从何而来?

谈到对于业务深度理解时,黄勇坚提到了一个词——“痛点”。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痛点”二字或许是每个商家在推出产品之前必须掌握的法则。但对于To B和To C企业而言,这一关键法则的寻找方式却完全不同。

在To C领域,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参加一席演讲时曾说,“我希望我能像机器猫一样,当我想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就能从口袋里掏出一辆自行车骑走。因为在大城市里面,可能我无数次从地铁站出来,在高峰期的时候根本打不到车。我可能会坐一辆黑摩的,但是非常危险,那个时候我就特别希望有一辆自行车”。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To C领域,产品的设计者就是消费者本身,因此“痛点”的寻找并不困难,推己及人即可,但To B不行。

“如果不是受众,你很难去找出这个行业的‘痛点’。就像在司法领域,如果不是法官、律师等从业人员,究竟要解决哪些核心业务问题,外行人根本提不出来。工业领域同样如此,不是油田工作者,你根本不知道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解决哪些核心的生产问题。”黄勇坚说道。

也是因此,对于国双而言,每一条业务线的拓展都变得漫长起来。无论是最初的数字营销领域,还是电子政务、融媒体、司法、工业,前期深入行业的探索性工作必不可少,每个行业也都因此聚集起了一批独属于国双的行业专家,逐步积累形成了覆盖各个行业核心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今天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双。

国双科技:To B公司没有捷径可走

2016年9月23日,国双于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国双是真正将技术和业务融合到一起的企业,既有深度了解行业的专家队伍,又有不断优化完善的技术优势,这样的结合其实并不多见。”黄勇坚如是说道。

技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而成

2005年国双成立之初,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并未成形,但凭借超前的敏锐和行业洞察,祁国晟已经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到来必将引起数据量的剧增,有一天仅仅是求和这样简单的计算都会变得困难起来,数据蕴藏着巨大价值,因此他将方向瞄准了数据领域。

谈到这一方向的确定,时至今日同为创始人之一的黄勇坚仍然显得无比自豪,“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与CEO所定的战略方向有决定性的关联,在这一点上我一直觉得祁国晟同学特别高瞻远瞩,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能看到未来数据的玩法。经过十几年时间证明,我们是对的。”

数据的处理技术于业务上的推动作用,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得以证实。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国双已经为客户提供数字营销的技术与咨询服务。不过,之后在做业务过程中却发现缺少了一个可以量化国双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的效果提升的工具,同时还能提供营销过程中的数据分析以指导营销决策。若没有这一工具的话,如何去证明他们在数字营销服务之后的提升效果?又如何完成基于业务数据的咨询工作?

2008年前后,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团队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暂停其余能直接带来现金流的技术研发业务,投入全部力量去开发这款量化工具,积累国双的第一个基于数据分析的产品。尽管那时,停掉其余所有现金流业务而去开发自主可控的产品对一个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随时可能让公司面临发不出工资的艰难窘境,但国双还是坚定不移做出了决定。

在没有微博、微信、移动App的Web2.0时代,访问网站是网民访问互联网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因此,他们将这一产品命名为Web Dissector,专注于网站的用户行为分析,指导数字营销、网站运营和用户体验优化的决策。这是国双第一款数据分析类的产品,尽管现在的Web Dissector早就拥有了强大的移动App分析、微信小程序分析等与时俱进的功能,然而Web Dissector也依然没有改名,因为这个名字有厚重的历史沉淀。

国双科技:To B公司没有捷径可走

技术部骨干早年工作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