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以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为主的互联网企业,成立于2014年9月,至今只有5年的时间。相比之下,IDC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中联数据能够后来居上,靠的是两头受挤的超低毛利率。
从营收规模来看,中联数据与同在创业板排队的首都在线同处于6亿级别,距离行业龙头、世纪互联这类上几十亿体量有较大差距。此番上市,无论是科创属性还是股票稀缺性,中联数据似乎并不占优势。
七成收入靠京东 抢占市场还看“量”
中联数据前身中联有限成立于 2014年9月,由周康、董岩、李凯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 1000万元。
公司以IDC 业务为主,即通过与基础运营商合作,向下游客户(主要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中心服务。
根据资源不同和运营模式的不同,IDC 服务商可以分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专业 IDC 服务商和云服务商。基础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联通和移动等,拥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在骨干网络带宽资源和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
中联数据属于第二种专业IDC服务商,需要向移动联通电信等采购互联网带宽资源及机房资源,为客户提供机柜租用、带宽租用、服务器代理运维等服务。
二者区别在于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基础电信资源市场具有绝对资源优势,而中立的数据中心允许企业客户选择最适合其需求的服务商,具有灵活性。
报告期内,中联数据主要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采购或租用带宽、机柜等电信资源。2016-2018年,中联数据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达到 92.24%、 92.00%、88.30%和 88.32%。
同期,中联数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3.8亿元、6.5亿元,同比增长151.33%、72.92%。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5.44万元、3393.01万元、3238.13万元,同比增长1030.1%、31.09%。
从营业规模来看,中联数据6亿元的营收级别与已上市的、尚在创业板排队的首都在线同体量。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我国持有IDC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到 2262 家。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第三方IDC服务商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占有率低,但也不乏龙头企业。光环新网、世纪互联为目前国内第三方IDC中的领军企业,营收规模在几十亿级别。
而有观点表明,对照美国IDC行业的发展轨迹,我国的IDC行业或迎来激烈竞争最终形成寡头格局。在体量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中联数据如何突出重围,未来成长性还有待观察。
由于中联数据成立时间短,资金、资源、人员都集中在华北区域,公司市场区域集中在北京地区。服务的大客户包括阿里云、京东、网易、聚美优品等互联网企业,造成大客户高度集中。
2016 -2019年1-3月,中联数据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8.75%、91.80%、90.27%和 89.50%。其中,对京东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6.29%、 86.36%、72.00%和 69.76%。
对比2005年成立的首都在线,在体量相同的情况下,其2018年前五大客户的集中度仅为36.85%,大客户唯品会的销售金额仅为1.1亿元,同期中联数据对京东的销售额为4.7亿元。首都在线的客户集中度明显低于中联数据。
目前,中联数据已在招股书中提示,不排除在合同有效期内因运营事故造成客户合同期满后减少订单,或者由于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造成订单的减少,而公司又无法发展其他优质客户,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至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
未来,拥有大量互联网企业的一线城市,需求将持续增长。通信团队则认为,近年来第三方IDC服务商不断扩充机柜数量以及数据中心向超大规模发展,主要是因为成本的刚性使得价格战的可能性低,那么,市场领先地位的建立更多倾向于机柜数量的优势(IDC是按照机柜租赁数量计费)。A股上市的光环新网、以及数据港的营收水平基本与它们机柜数量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截至目前,中联数据公司运营的定制化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总数合计超过 10000 个。运营数据中心共有 5 座,分别为北京朝来科技园数据中心、北京马驹桥数据中心、廊坊联通云基地、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 天津臻云数据中心。
本次上市融资,中联数据将募投5.4亿元在香港、内蒙古乌兰察布投资新建数据中心。
毛利率下降 两头受挤
由于科创板的“科创”属性,不少受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毛利率较高,相比之下,中联数据做的是“朴实”买卖。
前文介绍了IDC服务上的盈利模式,由于对外采购的成本是刚性的,国内IDC服务商的毛利率在20%~40%。2016年至2019年1-3月,包括、数据港、世纪互联等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为33.4%、31.47%、27.53%、29.8%,同期中联数据的毛利率为18.61%、23.56%、19.78%、13.54%,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均值,且呈现下滑趋势。
由于IDC服务业务中机柜及服务器托管服务为中联数据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毛利率波动直接影响到综合毛利率波动。2016年该业务毛利率仅为2.44%,当年中联数据开始为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客户开始服务,机柜及服务器托管服务业务开始呈现规模化增长,但初始服务单价较低,以至毛利率偏低。
2017年客户服务单价提高,该业务毛利率得以增长了12.6%。此后,随着数据中心市场供需及IDC地域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致使机柜租赁成本上升,毛利率开始下滑。
上述表现说明,中联数据客户端及供应商两端的话语权都不强。由于客户中知名互联网企业居多,中联数据采用低价策略切入市场,而后又受采购成本所困,毛利率两头受挤。
而对于公司综合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值,中联数据表示主要由经营模式及业务结构差异导致。但新浪财经对比同样需要租赁机柜的首都在线,发现中联数据机柜的租赁成本平均高出约1000元/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