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梦科技强国建设——致敬科技星空的璀璨群星(上)
坚守:用所学专业圆农牧民“致富梦”
他四次放弃提拔升迁的机会,只为育成品质优良的肉牛新品种;他2010年将自己创办的夏南牛科技公司无偿捐献给政府,在他的管理下,现资产已达7000余万元;他辞去党政职务,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用于研发与推广……
他是河南省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兴磊,他主持育成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夏南牛,被誉为“夏南牛之父”。
多年前,邻村人家的牛病死了,这是个重大损失,祁兴磊至今记得那家人伤心无助的样子。被深深触动的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农民养牛致富。这一干,就是38年。
1986年起,祁兴磊科研团队在只有几间破瓦房的羊册镇家畜改良站开始了长达21年的夏南牛培育“长跑”。前期没有通电,他们就点着煤油灯夜里坚持工作;知识匮乏,就努力自学、找专家请教;为培育屠宰率高、抗病性强的品种,他们定期测量上万头牛的数据指标……
夏南牛培育成功后,祁兴磊依旧没有松懈,他全身心投入到夏南牛的推广和配套技术的研发。祁兴磊说,只有同时有了“良种”和“良法”两把“金钥匙”,才能真正实现养殖夏南牛致富。
如今,夏南牛及其冷冻精液已推广到全国27个省区市,数量千万头以上,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去致富希望。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牧区,同样有一位坚守畜牧业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她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姬秋梅。
中国牦牛数量2200多万头,占世界90%以上,藏族群众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但在30多年前,西藏牦牛生产研究领域几乎空白。
54岁的姬秋梅自小长在牧区,读完博士后又回到了牧区。“牦牛配种你都管,不害羞吗?”年轻时姬秋梅常听到这样的话,“只要这个工作能让牧民富起来,就没什么害羞的。”
30年来,她带领团队完成了牦牛基因芯片的研发;开展了西藏牦牛遗传资源和多样性研究;创建了适合西藏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牦牛育肥模式;主持了牦牛胚胎移植攻关研究……
畜牧业研究苦,尤其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海拔的长途跋涉,高山缺氧的严酷环境,长期超负荷工作……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导致后期病情加重,光手术就动了三次。姬秋梅却说:“能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能让科技成果走进农牧户家,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