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国货币网披露了中诚信国际对兴业消费金融的评级报告,报告中首度披露了兴业消费金融包括不良率、授信额度在内的核心数据。
具体而言,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不良贷款余额也从2017年末的2.47亿元上升至4.72亿元, 2018年末不良率2.28%。同时,在融资方面,兴业消费金融与100家银行建立了合作,授信总金额650亿元。
兴业消费金融目前缺乏场景拓展,展业几乎仍然是以线下直销团队“上门收件、亲核亲访”展业为主,线下业务贷款余额176.78亿元,同比暴增超过八成,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85%。
场景缺失以线下为主
资料显示,兴业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股东为兴业银行、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福诚(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6%、24%、5%、5%。
据悉,兴业消费金融在成立以后,其注册资本金曾于2016年底由3亿元增至5亿元,随后又在2018年6月增至12亿元。此外,2019年1月9日,注册资本由12亿元变更为19亿元,位列24家已开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第5。
兴业消费金融也算行业内新秀,2018年全年净营业收入24.47亿元,净利润5.12亿元,跻身行业前五。
截至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57.14亿元、98.7亿元和206.94亿元、截至2019年3月末,兴业消费金融累计发放贷款突破560亿元,服务客户超过550万人。2018年全年笔均贷款金额3.52万元,笔均合同期限12.34个月,这个笔均贷款额度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兴业消费金融一直被行业诟病的是场景缺失,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中诚信报告显示,兴业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为“家庭消费贷”,主要用于客户旅游、教育、婚庆装修等消费贷款,展业模式为线下推广,由兴业消费金融“上门收件、亲核亲访”的模式。
截至2018年末,线下业务部已经达到26家,覆盖50余座城市,线下审批放款时效缩短至1天以内,截至2018年末,线下业务贷款余额176.78亿元,同比增长88.08%,线下业务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85.43%。
而线上业务方面开始试水,线上业务主营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客户通过APP等互联网渠道自助申请,系统自动化决策引擎审批后核发。
2018年以来,兴业消费金融逐步加大线上业务的发展力度,积极与互联网头部机构达成合作,提升线上产品竞争力和渗透率。截至2018年末,兴业消费金融线上业务贷款余额30.16亿元,同比增长25.46亿元,线上业务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14.57%,同比上升9.81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2.28%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222.62亿元,其中,信贷资产净额和存放同业分别占总资产89.27%和7.72%。
随着兴业消费金融信贷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公司不良贷款余额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升2.47亿元到4.72亿元,这都接近5.12亿元的净利润水平了。
截至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06亿元、2.24亿元和4.71亿元,上升态势明显。
不良贷款比率方面,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分别为1.86%、2.27%和2.28%,不良贷款余额大幅攀升之下,不良贷款率却没有大幅攀升,是因为兴业消费金融的客户贷款总额翻了一倍,2017年末和2018年末贷款总额分别为98.96亿元和206.94亿元。
与100家银行合作
消费金融除了场景,最重要的是找资金,消费金融公司自身没有吸收存款能力,融资渠道无外乎同业借款、股东存款和资产证券化等。
兴业消费金融除了母行兴业银行给力支持,不断寻求与国内银行的合作,截至2019年3月末,兴业消费金融共获得超过100家银行授信,授信总金额逾65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借款68亿元,在2018年融资来源中,同业借款占比超过90%,均是短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