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滨海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重大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科技企业为抓手,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新区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6家,占全市比例超过四成。
最近,滨海新区公布了一组科技创新方面的数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53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万家、新三板挂牌104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78家,其中国家级64家。建成各类众创空间7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1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7家。
2018年,新区完成专利申请25718件,获得专利授权15055件。累计有效专利量达到51569件,其中发明专利9256件,万人均发明专利31.02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过250亿元,占全市48%;新区企业参与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或者参与完成天津市科学技术奖79项,占全市39.6%,技术发明授奖4项,科技进步授奖75项。
2017年,新区全社会R&D投入168.65亿元,其中企业R&D支出165.67亿元;全社会R&D投入强度为2.51%,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47%。
多年来,滨海新区着力推进重点研发平台建设。一方面,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合作,不断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打造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其中国家级17家)、企业技术中心235家(其中国家级30家)、天津市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同时,新区着力推动前沿领域产业技术攻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前瞻布局核心技术研发,力争在高性能数据转化芯片、自主可控软硬件、动力电池、新型疫苗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杀手锏”产品。
滨海新区还一直着力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截至目前,新区孵化器总面积680万平方米,聚集4633名创客、1870个创业团队和1798个创业企业,融资额达到33.28亿元。新区全面落实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分类施策、精准服务计划。三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新区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06家,占全市总数的44%。
另外,新区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了跨区域、标准化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进天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建设,以“互联网+云服务”的方式,为新区科技型企业与海外4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搭建了对接合作平台。抓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全面落实“海河英才计划”和“鲲鹏计划”,积极组织申报市区两级人才政策,新区累计评选青年英才43人、创新领军人才48人,先后引进高端外国专家230人,推荐14名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