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科技公司在种种原因和诱惑下,转战二线城市,有人说,这是“降维打击”。这种“降维打击”真的有效吗?选择是对的吗?
趣店总部搬到厦门已经快一年了。
不同于北京四季分明的天气,位于厦门思明区环岛东路中航紫金大厦里的趣店新总部,从39楼落地窗向外看,蓝色海岸线和波涛中的金门岛尽收眼底。搬到厦门后,趣店的股价虽然翻番,但距离曾经的最高点仍很遥远。
在同样宜居的成都,锤子科技从北京搬迁不满一年,就宣告解散,而有意进入成都的人人车,此前也爆出裁员消息。
一线城市拥有最丰富的资源和人才,涌现出最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生机勃勃,但这也同样意味着最激烈的竞争,资源汇集在头部公司。有些公司就在种种原因和诱惑下,转战二线城市,有人说,这是“降维打击”。
这种“降维打击”真的有效吗?选择是对的吗?
厦门、成都的互联网野望
2018年7月开始,趣店分两批将总部从北京南迁至厦门,带来1000多名员工。
早在2017年,趣店创始人罗敏和厦门市政府就互相“看上”彼此,厦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更开放,同时对趣店开出税收优惠、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优厚条件。而趣店有厦门政府渴望的独角兽光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示范效应。
2018年1月,趣店在厦门以1.06亿元的价格购得5.3万平方米土地,均价2000元一平米。到当年年底,趣店创新科技园开工,园区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
趣店的“南迁”,恰逢其上市不久后业绩承压、股价跳水,以及北京市对新金融执行更严格的监管。而搬迁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当时部分员工被派到厦门出差,不到两月后,却被告知北京不再设办公地点,之后只能要么留在厦门工作,要么离职。有些员工不愿意,还在网上抗议。当然,趣店也在那次搬迁中完成了一波“人员优化”。
针对质疑趣店搬迁是因为面临危机和节约成本的说法,趣店CEO罗敏曾如是回应:“趣店搬来厦门根本不是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而是因为厦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罗敏表示,每一个新兴的开放城市都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他希望趣店能和阿里巴巴之于杭州一样,未来成为厦门互联网经济的一张名片。
罗敏的野心有点大。
厦门本土互联网企业有美图公司、四三九九、、美柚等。不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核心技术,难成巨头。
蔡文胜的美图就是一个高开低走的样本。2016年12月15日,美图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如今,它却成为香港市场表现最差的科技股之一。其股票上市后一路飙升,2017年3月17日达到最高点18港元,市值逼近1000亿港元,然而随后却遭遇断崖式暴跌。截至8月1日,美图股价为2.24港元/股,市值降至94.5亿港元,仅相当于最高值的十分之一。
来源:港交所截图
不过,凭借优美风景和优惠政策,厦门还是颇受欢迎。除了趣店,厦门还吸引了瑞幸咖啡、神州优车将总部落户至此,美团旗下的榛果民宿、美团研发总部也选在了厦门。
当然了,虽然都是被吸引而来,但和罗敏不同,陆正耀和王兴都是福建人,故乡情结或许占的成分更大。
江西人罗敏,则靠自己果敢激进的作风,赢得了厦门政府的认可,变成了厦门的宠儿。
今年4月底的厦门招商大会上,在罗敏的攒局之下,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都成为政府座上宾,一起被聘为厦门投资顾问。
作为投资大使,罗敏很卖力地将自己的朋友圈引荐给了厦门市政府。5月11日,唱吧创始人陈华、松鼠拼拼创始人杨俊;5月16日,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小牛电动车创始人李一男、福佑卡车创始人单丹丹、蜜芽创始人刘楠等也来到厦门。
不过,如今的趣店,却与美图颇有难兄难弟之感。金融监管风暴之后,趣店从现金贷、汽车金融租赁走向助贷模式,利润空间大幅下降。而在业务多轮试错中,趣店也继续着一波波优化人员。2018年第三季度,趣店营收同比增速下降到了32%。截至7月31日,趣店的股价已经跌至9.12美元,较发行价跌去了62%。
来源:谷歌财经截图
在成都,企业和政府的故事演绎出了新版本,政府投资的大意值得引以为诫。
2017年7月,挣扎在破产边缘的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四方奔走拿到10亿元融资救命钱,其中6亿元由成都市政府(后被证实是区属国有企业“成都东方广益投资有限公司”出资,而非政府直投)投资,希望“大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作为回报,罗永浩6月就在成都注册了锤子科技的成都分部。但入驻成都仅一年多,锤子科技就曝出解散成都分公司的消息。
今年1月18日,人人车创始人李健在朋友圈透露,人人车将在成都建立第二总部,并感谢金牛区政府提供的40亿元资金支持。但离奇的是,李健在不久后却悄悄将这条信息删除了。据易简财经报道,一位接近成都市政府的人士表示,40亿元是不可能的,或许接近4亿元。
随后的6月14日,人人车爆出裁员消息,人人车发布裁员邮件,裁员60%。这是今年以来人人车第二次大规模裁员。足见残酷的市场竞争下,资金输血和政府支持并不能拯救危机深重的企业。
二线城市暗战:争夺互联网第二总部
不止是厦门和成都,在新经济版图和互联网“第二总部”名号的争夺上,不少二线城市正在摩拳擦掌。这也暗合了当下房价高企、人满为患而“逃离北上广”的潮流。
实际上,自2012年起,民营企业设立“第二总部”的浪潮就在国内兴起。
据长江日报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的企业已经不少于19家,这些企业包括:、小米科技、小红书、慕声科技、跟谁学、尚德机构、猿辅导、东方梦幻、滴滴、奇虎360、摩拜单车、、青藤云安全、航班管家、沪江教育等。
2017年10月14日,雷军宣布在武汉建立小米武汉总部,总投资230亿元,还发起了120亿元的产业基金。雷军随后在微博高呼:“大武汉,小米来了!”此后,小米集团、金山软件、顺为资本落户光谷。武汉市还规划占地500亩的产业园给小米。
除此之外,2018年8月,小米以6227万元拿下2.86万平米的光谷东地块,将建武汉总部大楼,楼面价仅为1975元/平方米。该地块靠近地铁11号线地铁口,位置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