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接近下班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布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旋即引发业界热议。结合上述通知,不难梳理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的发展“课程表”。
第一个关键词是“四梁八柱”。
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是六大任务。
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做好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二是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以及安全管控,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三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做好新技术应用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快推进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服务金融业综合统计,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六是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过上述信息,多位业界人士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关注点。
全国委员、恒银金融董事长江浩然:
金融科技应用要“有章可循”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未来3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给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规划》强调“安全可控”,这对民族厂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核心技术引领创新发展,重点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图像识别、大数据计算等核心算法;CPU、芯片、服务器等基础硬件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实现先进可控。
《规划》提出要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金融机构应当和金融科技公司联合起来,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和自助设备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机器解放人”进程,构建金融科技的新生态:一方面要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助力普惠金融。同时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为更多的相关领域赋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标准建设,从行业标准到国家标准再到国际标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使金融科技创新“有标可依”,金融科技应用“有章可循”。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
深圳金融科技先行示范获制度保障
《规划》出台说明了三点。
第一,说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第二,当前我国正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加严峻,急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运行效率。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加大金融科技研发力度,有助于提升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覆盖面,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手段,为金融体系高效运转提供新动能。
第三,在、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将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规划》的出台,为深圳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城市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深圳金融科技城市的建设提速。
度小满金融相关负责人:
推动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在金融科技爆发的拐点,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规划》对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对所有金融科技领域的从业者,都是巨大的鼓励。
度小满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将AI能力应用于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场景并将AI能力开放,推动金融机构的智能化升级。未来,我们将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继续加大投入,与合作伙伴密切配合,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关键性技术、关键性应用的发展,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央财大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金融机构应借助科技提升服务水平
《规划》问世,表明人民银行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是肯定和支持的。当然,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也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定位要有所区分,对于没有实质业务,只是打着“金融科技”旗号、缺乏相应资质的平台,要规范其发展,该退则退;而对于近年来积累了较大客户流量且确有科技含量的平台,要肯定它们对于金融科技水平提升所发挥的“鲶鱼效应”,鼓励其不断创新。
方向上看,要鼓励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无论大小平台,都应获得创新空间,使其在不断实践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规划》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金融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提供的是关于人与人服务价值交换的业务。在过去,金融机构构建了以网点为主要形式的渠道体系,通过员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中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突破金融服务的时空束缚,批量地且更个性化地服务客户。对于深处服务价值链高端的金融,这无疑将带来深刻影响。
金融科技是决定金融业未来转型创新的关键变量。但金融科技在重塑金融业的同时,也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由于其电子化、虚拟化等特点,延展了金融业风险管理内涵,使风险更具隐蔽性、传染性和外溢性。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之时,央行印发了《规划》。这是我国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相信在《规划》的指引下,我国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监管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不断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南洋再刮中国金融科技风
金融科技企业出海东南亚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12年,互金行业就有企业成立了国际事业部,并通过收购等方式在东南亚市场谋得一席之地。此后,陆续有多家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宣布业务“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