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鲁政委
本文是兴业研究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合作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发展绿色消费贷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公众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绿色消费市场还需要培育,绿色消费信贷的标准与统计缺乏,银行发展绿色消费信贷动力不足以及绿色消费金融产品缺乏和创新不足等。
对政府部门,我们建议,需引导大众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重视绿色产品标识的管理与推广,增加绿色消费产品供给,建立绿色消费信贷标准以及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对商业银行,我们建议,积极将绿色理念融入业务发展,提高对绿色消费信贷的重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体制,并持续推进绿色消费信贷产品创新。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绿色消费信贷可以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转型契机,农村绿色消费的潜力不容忽视,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助力绿色消费信贷发展,并通过跨界合作与国际合作助推中国绿色消费信贷发展。
绿色消费信贷 绿色消费市场 绿色消费信贷标准
一、发展绿色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公众绿色消费的意识较薄弱,绿色消费市场还需培育
绿色消费信贷发展的基础是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政策与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目前,中国公众还缺乏对于可持续性和环境的重视,这导致中国消费者在选择消费产品和金融产品时,所考虑的首要需求往往出自性价比和自身便捷,不会有意识地寻找更加绿色的选择。这一现象近年有所改进,新一代的消费者能够做出更环保的购物选择,但是这一现象更倾向于实物市场,而非金融市场,在绿色消费金融方面,中国公众的了解、认识和热情度都存在不足。如目前我国绿色信用卡主要依靠用户的绿色消费理念和环保意识进行自发选择使用,社会和环境效益在中长期才能体现,由于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相对薄弱,目前选择绿色信用卡的客户还比较少。
在绿色消费市场中,如央行的车贷政策提高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高于自用传统动力汽车的80%,但是金融机构实施采取自愿原则,因此绿色汽车消费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与传统汽车相比不一定存在明显价格优势,且伴随汽车行业整体环境下行压力以及新能源相关补贴政策的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挑战;分布式光伏发电则必须应用在平房、阳光房、别墅等拥有独立产权和屋顶的建筑,这些建筑多分布在县郊,导致这类绿色消费贷产品难以在多为楼房的城市展开(聂雨薇,2017)。
2、绿色消费信贷的标准与统计缺乏
中国的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已经发展了多年,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出台,到后来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自评价制度,以及绿色银行评价实施规范,绿色信贷的制度已经越来越完备。但目前几乎所有的绿色信贷标准和统计,都是针对企业的绿色信贷,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建立起针对个人的绿色消费信贷的标准与统计制度。因此绿色消费信贷的标准与统计制度亟需建立,将绿色金融从企业端向个人端延伸。
3、银行发展绿色消费信贷动力不足
201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银行金融业机构要认真落实绿色信贷指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当前我国尚无切实可行的指导目录、标准体系、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消费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任重道远。银行自主设计开发设计的绿色消费贷产品和业务存在很大局限性,尚未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落实政府的行政命令,用户内在需求以及外部环境激励的不足导致银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绿色消费信贷的发展缺乏内生驱动力(邱英杰等,2018)。
4、绿色消费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不足
个人绿色消费金融产品屈指可数。当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日渐丰富,但多数集中于服务于企业的金融产品,面向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消费信贷产品屈指可数,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绿色消费贷市场认可度较低,多数产品未形成规模。国内绿色消费贷产品主要有绿色汽车消费贷款、绿色标识产品消费贷款、绿色信用卡、绿色光伏贷、绿色普惠农林贷款以及绿色节能贷款等,目前只有少部分银行重视绿色消费信贷,比如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各自推出的绿色信用卡,中信银行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以及小部分地方商业银行的“光伏贷”等,这些产品也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产品规模很小。
绿色普惠农林贷发展受限。给农户贷款存在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高、区域内的贷款风险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中属于绿色消费贷款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的林业抵押贷款普遍存在着商业银行惜贷现象。尽管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但由于林业存在资金需求大、周转周期长、自然风险高等问题,给银行带来较大金融风险,因此绿色普惠农林贷款发展受到限制。
造成绿色消费金融产品的缺乏和创新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银行发展绿色消费金融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体现在银行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很少。如目前各家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力点基本都在企业端的服务上,人力、财务、信贷资源等的投入都是在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上,基本没有给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配置相应的资源,以扩大个人端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同时也很少看到哪家银行有出台针对个人绿色金融产品的规划和计划。二是银行缺乏绿色金融人才,不管是在企业端的绿色金融服务还是个人端的绿色金融服务上,均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中小银行)实践绿色金融能力严重不足,很多还处于理念学习的阶段,并没有真正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
二、发展绿色消费贷的建议
1、对政府促进绿色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1)增强大众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