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石化院的高质量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改革创新的一年,砥砺奋进的一年,成果丰硕的一年。
这一年,石化院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乘着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强劲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体员工斗志昂扬、激情满满,涌现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科技创新奋斗团队”等一批先进团队和个人典型。
这一年,石化院千人一心,共谋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牵头承担的2个国家项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5个重大科技专项稳步推进,高性价比国Ⅵ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试验等“1号工程”圆满成功,低成本渣油加氢催化剂等8项重点工业试验取得突破,自主开发13个、配合开发35个牌号化工新产品。获集团公司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修订发布ISO国际标准4项,申报专利280项,安全环保实现“四个零”,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这一年,石化院坚持使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与公司炼化业务发展需求同频共振,技术能力持续增强。院领导带队30余次到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14项成果在27家企业、50余套装置应用,其中催化裂化催化剂首次中标台湾地区炼厂并开拓1家印度用户;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在俄罗斯首次应用成功,实现炼油、化工催化剂双双走向海外;汽柴油加氢催化剂在10套装置推广应用;SCR烟气脱硝催化剂新增7套应用装置,累计15套,内部市场占有率达到50%;渣油加氢催化剂再次中标大连西太,工艺成套技术已确定在锦西、锦州石化应用。石化院已成为集团炼化科技创新的领头雁、主力军,也成为企业可信任、可依赖的技术支持力量。
这一年,石化院强化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科技改革与管理提升稳步推进。首次全方位进行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完善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制改革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设立中国石油下游首个院士工作室,与埃克森美孚EMRE公司、清华大学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所签订合作协议,20家国外公司近90名专家来院技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立项4项,首次选派14名青年科研骨干赴法国石油研究院研修培训,全力打造创新工作的新引擎。
技术利器①
炼油技术和催化剂研发优势日趋显著
自主创新技术覆盖80%以上炼油过程
炼化转型“1号工程”圆满成功。“劣质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首次在抚顺石化1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重石脑油收率高达37%。“高性价比国Ⅵ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在玉门炼化70万吨/年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达到生产国Ⅵ柴油标准。“降低柴汽比DCP技术”分别在庆阳石化185万吨/年、辽河石化80万吨/年两段提升管催化装置上完成工业试验。“深度降低汽油烯烃CCOC技术”在呼和浩特石化280万吨/年催化装置完成工业试验,液化气产率增加0.81个百分点,轻汽油烯烃含量下降1.31个百分点。
国Ⅵ汽油质量升级再立新功。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配合乌鲁木齐、哈尔滨、长庆石化等公司的6套装置成功换剂,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改质技术在独山子石化和大庆炼化完成换剂开工,轻汽油醚化技术在浙江石化新建装置开车成功。
催化裂化催化剂实现“一厂一剂”定制化服务。首次中标台湾大林炼厂,为国内外41家炼厂55套装置提供技术服务,完成LMC-700、LDS-6等4个新产品的工业生产,新开四川石化、印度炼厂等4家国内外用户,已成为公司炼油催化剂的拳头产品。
低成本渣油加氢催化剂助力“一带一路”。2019年在大连石化成功应用,并再次中标大连西太。催化剂运行稳定,加氢渣油硫、残炭等4项指标全部合格,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将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FCC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剂支撑清洁燃料生产。在独山子石化100万吨/年蜡油加氢装置完成首次工业试验,脱硫率≥90%,脱氮率≥70%,成功解决国Ⅵ汽油生产辛烷值损失大的问题,为清洁环保燃料的生产提供了技术途径。
裂解馏分加氢系列催化剂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在俄罗斯西布尔公司首次成功应用,裂解汽油一、二段加氢催化剂中标中化泉州乙烯、烟台万华乙烯和浙江德荣碳五加氢项目;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在兰州石化4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技术利器②
化工新产品开发持续发力
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强力支撑
聚烯烃催化剂应用再续新篇。成功开发3个聚丙烯催化剂、4个聚乙烯催化剂,气相聚乙烯浆液催化剂在大庆、吉林石化成功应用,聚丙烯催化剂继续在抚顺石化应用。双峰铬系聚乙烯催化剂在大庆石化25万吨/年气相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首次应用,生产产品4000吨,实现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铬系催化剂“零”的突破。
化工新产品开发取得新成效。自主开发13个、配合开发35个化工新产品,IBC桶专用料配合大庆石化完成5700余吨产品,丁腈硬胶NBR1704胶乳后处理在兰州石化1.5万吨/年NBR装置上完成工业试验,产品性能合格。抗冲共聚聚丙烯EP508N优化工艺条件,累计生产2000余吨。医用可立袋RP260-KL配合兰州石化实现首次生产,产品性能比肩进口产品。板块品牌工程7个试点牌号,石化院参与其中5个。
提档创优打开新局面。全年完成530批次、68个样品的测试分析,测试数据3000余个,所有牌号的批次数都达到6个以上,为中国石油提升合成树脂产品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发挥5个技术服务站作用,为四川石化、庆阳石化等20多家企业开展提档创优和创王牌牌号等技术服务工作。
技术利器③
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技术亮点频出
为守护祖国“碧水蓝天”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