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中国平安刀刃向内谋变 : 加码金融+科技转型

导读:

  时代周报记者 梁声 发自广州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影响着保险巨头开门红的厮杀。

  时代周报记者 梁声 发自广州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影响着保险巨头开门红的厮杀。

  截至2月24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发布今年1月的保费收入。战绩显示: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寿(601628.SH)保费同比分别增长54%和22.6%。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人保(601319.SH)和中国平安(601318.SH)总保费收入则同比分别上涨3.9%、下降3.6%以及下降8.8%。

  数日前,中国平安率先发布2019年,成为最早公布业绩的险企。

  2月21日上午,口戴蓝色医用口罩的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亲率六大高管,出现在中国平安2019年年报发布会直播现场。

  本次发布会亦是中国平安高管团队自去年底大调整之后,首次悉数亮相于公众面前。

  除了马明哲,还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首席财务官姚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等六人。主持人介绍时,陆敏被划重点:“新任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

  相比去年3月12日的年报发布会,中国平安今年发布时间提早近20天。市场普遍关注的是,正处于团队交替的中国平安,今年的业务走向如何?

  好成绩当然要提早报。

  当天上午9点44分,六大高管中唯一不戴口罩的姚波宣布,2019年,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8.1%至1329.5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6.5%至1643.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1%至1494.07亿元。

  姚波称,2019年是中国平安第二个30年的开局之年。净利获得近40%的增速,平安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变与不变

  多元化的中国平安集团,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一直都是保险,尤其是寿险业务。

  平安老人经常援引马明哲的话:平安人寿是集团的根基。

  2019年,平安集团的1329亿元营运利润中,寿险及健康险就占889亿元之多,占比66%;相比之下,平安产险全年营运利润虽同比增长70.7%,但是总额仅209.52亿元。

  然而,业务结构集中有利有弊。在人口红利末期、互联网渗透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保险代理人为主要销售模式的寿险已经逐步沦为“传统行业”,出现增长天花板只是时间问题。

  2019年年报显示,平安个人客户首次突破2亿人,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全年新增个人客户3657万人,对比2018年的4078万人和2017年的4630万人,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平安的保险代理人也出现了下跌。去年月均代理人为120万,活动率仅为60.9%,环比前年分别下降9.1%和1.7%,这意味着活跃的保险代理人只有72万左右。

  对比2018年月平均代理人132万,活动率62.6%(即活跃代理人83万);2017年月均代理人数126万,活动率65.5%(即活跃代理人82万),数据一直在下跌。

  客户数量和代理人数量对寿险公司的意义重大,逐步下滑的数据亦是行业共同难题。监管规范对代理人制度和模式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月21日,深圳一家人寿公司的研究部主管马然(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自2017年5月,保监会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业内称“134号文”)对保险产品和代理人的吸引力影响比较大,文件实质是通过对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和万能结算利率上限等进行规范,以期通过产品设计的角度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设计,强化保险姓保、回归本源。

  中国平安高管尤其是马明哲对此有深刻认识。2月21日,面对投资者,马明哲并不讳言:寿险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多方面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传统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市场。

  马明哲透露,中国平安酝酿用2-3年研究推动寿险的改革。在平安人寿改革上,陆敏是整个改革的主要领导,整个集团都在支持他。平安人寿的改革目标,是希望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最大,还要成为一个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

  这一番话,实质上侧面印证了2019年11月前后,中国平安高管重组的根由。

  去年10月24日,中国平安公告,董事会推荐谢永林、陈心颖出任公司执行董事,聘任谢永林出任公司总经理接替任汇川。

  11月22日,中国平安再次公告,李源祥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将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及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职务,继续工作至2020年1月31日;聘任陆敏接替其出任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分管保险业务及个人综合金融业务。

  一个月之内,中国平安两名地位仅次于马明哲的得力干将相继引退,市场为之震动。至此,谢永林、陆敏拍档替代合作十年之久的“任李组合”。

  马然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平安经历最初野蛮生长,到1990年代末外脑空降,再到此次高管重组,经历了三次大的战略变化。去年底的变化,主要是因应集团层面对“金融+科技”深度转型的战略而作出的人事调整。任汇川和李源祥属于“本土+外脑”,是平衡平安内部的最佳组合,但他们精通专注保险,却意外成为减分项。

  此时,1997年加入平安的陆敏浮出水面。陆敏曾任寿险银保渠道负责人、创立平安健康险。2016年,陆敏临危受命,代表平安空降汽车之家,将其从媒体化升级到平台化、智能化,快速植入平安系的各类金融产品,创下日流量超3000万、3年股价涨3倍的战绩。

  2月21日,中国平安专门就汽车之家单列介绍:致力于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及服务,业绩逆市增长。2019年,汽车之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至84.21亿元。

  汽车之家的成功,是陆敏在综合金融上小试牛刀,亦对平安内外证明他对金融,尤其是保险与新技术、互联网的融合的深刻认识和驾驭能力。

  在2019年11月22日宣布陆敏接任的公告中,外界同时注意到,陆敏的简历从当年11月开始,已经添加首席信息执行官的头衔。这一职务在10月24日的公告中,还是由三大事业群条线之一的科技业务条线执行官陈心颖兼任。

  在不少平安内部人士看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陆敏精通保险,擅长学习和接受新科技,无疑是执行马明哲“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转型的合适人选。

  危与机

  与当下深处疫情之中的中国企业一样,中国平安同样面临各种危机和机遇。

  2月21日,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面对疫情影响提问,作出如下回应:“我们相信疫情是阶段性的,但是短期影响非常大,一季度、二季度影响非常显著,对寿险新业务发展会有影响,对银行和普惠的贷款类的业务也会有影响。”

  谢永林认为,疫情当然也有正面影响,比如平安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有了用武之地,在线上培训,线上督导、线上做客户服务。

  相对疫情短期影响而言,中国平安亮丽的年报中亦透露出一些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