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科技股降温 是真跌还是假摔?科技ETF“紧急限购”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导读:

【科技股降温 是真跌还是假摔?科技ETF紧急限购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3月6日,科技股再度回调,云计算、

【科技股降温 是真跌还是假摔?科技ETF紧急限购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3月6日,科技股再度回调,云计算、国产软件等板块跌超1%。近一周,科技股板块迎来调整,申万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行业分别下跌4.08%、1.82%,是跌幅最大的2个行业。对于近期科技股出现的调整,嘉实基金归凯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此前涨得过急、过快肯定会调整。但是科技今年上涨的逻辑未变,核心还是科技板块相比别的板块和领域,基本面趋势是最好的,景气度也在改善。

  3月6日,科技股再度回调,云计算、国产软件等板块跌超1%。近一周,科技股板块迎来调整,申万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行业分别下跌4.08%、1.82%,是跌幅最大的2个行业。

K图

  从机构扎堆推荐的个股中可以看出,获机构推荐次数超过10次的科技股仅有立讯精密信维通信广联达,非科技股获得了机构更多的关注,与近期股市炒作风格转向也有一定关系,处于股价低位的板块出现补涨行情,涨幅较大的科技股受到冷落,部分个股回调较大。

  对于近期科技股出现的调整,嘉实基金归凯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此前涨得过急、过快肯定会调整。但是科技今年上涨的逻辑未变,核心还是科技板块相比别的板块和领域,基本面趋势是最好的,景气度也在改善。如果已经有科技主题基金在手,不妨耐心看看基金经理接下来的表现,建议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均衡配置。认准自己选择的方向,坚定信心、长期投资。

  科技股失宠了?这些股被盯上 机构预测未来上涨空间超20%

  近一周,科技股板块迎来调整,申万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行业分别下跌4.08%、1.82%,是跌幅最大的2个行业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近一周(2月28日至3月5日)机构共对568只股票给予买入型评级。23只股票获机构推荐次数超过10次,如中炬高新中公教育洋河股份立讯精密老板电器等。

  从机构扎堆推荐的个股中可以看出,获机构推荐次数超过10次的科技股仅有立讯精密信维通信广联达,非科技股获得了机构更多的关注,与近期股市炒作风格转向也有一定关系,处于股价低位的板块出现补涨行情,涨幅较大的科技股受到冷落,部分个股回调较大。

  近一周获机构买入型评级次数最多的是中炬高新中炬高新公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45亿元,同比增长14.2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77.94%,增幅远超于营收增幅,其中贡献主要营业收入的美味鲜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61.74%。作为白马股的中炬高新,近年股价、业绩均表现不俗,股价4年翻了3倍,最新净利润也是4年前的2倍。不过,因为美味鲜收购厨邦20%股份意外失败, 中炬高新股价曾一度回调超20%。中炬高新第四季度的业绩超出机构预期,近期股价出现反弹。

  获机构扎堆推荐的业绩高增长非科技股还有中公教育金科股份周大生中顺洁柔科锐国际等。(数据宝)

  科技股是真跌还是假摔?

  对于近期科技股出现的调整,嘉实基金归凯认为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此前涨得过急、过快肯定会调整。但是科技今年上涨的逻辑未变,核心还是科技板块相比别的板块和领域,基本面趋势是最好的,景气度也在改善。首先是在全球目前经济环境下,国内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的需求,本身就会推动行业的投资,带来行业需求的变好。另外科技股前几年因为周期性的因素在下行,但是从去年以来一些科技板块从周期角度有见底回升的迹象。

  从科技创新周期来讲,归凯认为,随着5G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推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周期,带来行业大的机会,这是万亿级的投资。宏观流动性宽松也有利科技成长股,核心在基本面上整体上相对好于其他的领域,特别是短期因素对科技领域的影响在各个行业相对比较小。在归凯看来,目前科技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存在一些结构性高估的情况,但全年总体判断科技股是看好的,需要具体分析。

  着眼中长期,归凯仍看好科技、先进制造、大消费和大健康领域的核心资产。

  首先是大消费,长期看消费领域特别是品牌消费符合通胀模型的特点,是孕育牛股的摇篮;中国的消费潜力远未释放,经济发展阶段正进入从普及型消费过渡到消费升级阶段;看好传统消费的消费升级、以及新兴消费和服务领域的机会,比如检测服务、教育服务、食品饮料、零售、保险等行业。

  其次大健康,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疗健康长期需求空间巨大;中国已进入创新药时代,关注政策的影响。看好医疗服务、创新药、医保政策免疫的特色品种、管线丰富的仿制药龙头。

  此外,科技股投资应契合科技创新周期,通常说“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又三年”,基本是十年一个周期。一开始是硬件的创新、软件的创新、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变现。投资要符合创新节奏,投资效果才好。此外,科技股具备“赢家通吃”、业绩非线性增长的特点;技术迭代空间很重要,看好5G建设带来的主设备商、终端换机周期以及下游应用(云游戏、智能驾驶仓、VR/AR等)等投资机会;其他还包括云服务、网络安全、传媒等方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