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高架线塔雄姿。
工作人员在测试5G基站。
参观者在人工智能展会上与机器人互动。
特斯拉充电桩在给车充电中。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中华大地沐浴在无边的春色里。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磨砺的中国正在迎来有序复工复产的热潮,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无疑将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新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所指是明确的。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不完全列举的形式,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列为新型基础设施,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由此可见,与传统基建主要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根据中央系列重要会议和文献的相关表述,结合当前中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将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归纳为7个方面,即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
①5G基站: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升级版
第五代通信技术即5G是当之无愧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其高可靠性、超低时延性、广泛覆盖性和大连接性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农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2019年是中国5G元年,拉开了5G网络建设的序幕,作为5G网络部署的核心步骤之一,基站建设是重中之重。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三大运营商共在全国开通5G基站约15.6万个。根据计划,到今年底,建成的基站数将到达60万个,而累计开通的5G基站数将超过55万个。而对于中国全国5G网络覆盖需求来说,基站建设还依然任重道远。据测算,如果要满足全国基本需求,建设的基站总数将达400万个到500万个,而要充分满足产业互联网需求,基站数还要在此基础上翻一倍。
随着5G基站数量的增加,用户体验会日益提高,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5G基站的快速部署,已经为一些地区的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依托5G基础设施,4K/8K超高清视频、远程医疗、VR/AR等进入实战,在公众面前展示出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②特高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2月28日,今年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新开工的特高压工程即陕北—湖北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总投资金额185亿元,预计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
特高压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中国能源分布和需求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发展特高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国家电网副总工程师朱光超解释说,中国的风电、太阳能、煤炭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水电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中国的用电负荷主要在中东部。这需要超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而特高压技术和设施构建起中国能源运输大通道,是一项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正好满足此项需求。
正是基于对于特高压技术价值的清晰认知,近年来,一些中国电力界人士提出基于特高压技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全球能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指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目标是通过“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利用。特高压有望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新基建。
③工业互联网:重构工业生产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全球消费型互联网进入黄金时代,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的电商巨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生产型互联网即工业互联网正迎来迅猛发展期,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工业生产体系。
2017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基建发展的关键之年,其标志性事件是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2019年,5G商用后,工业互联网获得重要技术支撑,开始向生产领域全面渗透。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速了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在生活服务方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服务业互联网化达到新水平;在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融合了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需对接、产能提升等场景上体现出独特优势。可以期待,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加速实现“线上”和“工业互联”为特征的“场景式”变革和数字化转型。
④城际高铁城际轨交:构建城市群网络
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指出,新基建须辩证看,与传统基建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传统基建设施经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仍然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朝气蓬勃的新基建。正是因为这样,具有浓厚传统基建色彩的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被纳入到新基建行列。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持类似看法,他指出,无论从动力装置还是运行控制系统来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入选新基建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