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金融科技为银行战“疫”提供强大支撑

导读:

一分钟完成放款、全自动化贷款审批、远程视频洽谈……疫情发生以来,非接触式、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应用明

一分钟完成放款、全自动化贷款审批、远程视频洽谈……疫情发生以来,非接触式、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应用明显提速,银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快速、精准帮扶,保障信贷资源供给,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面服务。

业内专家认为,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银行业数字化变革料将提速,只有具备快速创新进化能力的敏捷银行,方能成为未来银行的王者。“经此一‘疫’,全社会将步入深度在线化模式,银行将真正转变为实时智能的‘敏捷银行’。银行将致力于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真正成为一种服务,而不单单是一个场所。”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首席风险管理官、行长助理赵志宏认为。

“各家银行在疫情期间展露的金融科技成果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不是短期形成的。”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长期来看,金融科技仍是银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开放互联生态体系

此次疫情发生后,不少线上线下小店的营业额都有大幅下降,同时小店还要承担日常开销和经营成本压力,这很有可能导致其资金链断裂。

针对这种情况,2月14日,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浦东银行、广州银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邮储银行、广发银行等25家银行与网商银行展开合作,为全国约850万家小店降低近20%的利息,并重点支持湖北省小店以及从事电商、外卖的数字经济小店,共同助力小店经济,缓解其资金压力。

据悉,本次合作依靠的是网商银行2018年6月启动的“凡星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行业开放能力和技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与金融机构共享“310”贷款模式(3分钟申请,1秒放款,0人工干预)。这种模式原本就是为了让店主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在如今这种特殊时期下,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迅速在全国银行业中推广起来,真正实现了“无接触贷款”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础的金融服务之外,如今商业银行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打造“开放银行”,深化跨界合作,融入多种生活场景。

例如,工行构建了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支付、融资、理财、投资等“行业+金融”金融产品,无缝嵌入到教育、医疗、出行等民生消费和企业生产场景。

疫情期间,工行依托自主构建的工行云平台,采用了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和生态化的部署模式,先后推出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和人员健康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已经免费提供给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建委及医疗机构等防疫重点单位,以及深圳、上海、江苏、浙江、重庆、河北、新疆、四川、山西、陕西等地区的数十家企业和社区使用。目前,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累计开通1191家,辐射带动各单位下属1.8万余家机构应用该系统;人员健康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已覆盖23个省份,累计推广B端租户数8199家,其中企业6530家,社区1501家,学校168家;累计C端注册人员数量超过2万人。

依托大数据为客户精准画像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疫情影响,个人住房按揭和消费信贷受到阶段性冲击。与此同时,场景化特征突出的线上消费类贷款将成为银行信贷发力的重点,而这将更大程度上依赖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

“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客户、消费者客户的营销虽然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高度依赖线上手段,但由于疫情使得各行业的线下营销通道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在可选的线上营销渠道数量并未明显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包括银行在内的各行各业对线上渠道的争夺会更加激烈,获客单价会有较大幅度上升。”赵志宏表示。

为此,赵志宏认为,银行首先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做出更高质量的用户画像,以便在营销战略上做好更精准、更具差异化的用户群定位。同时,应该更坚决地借助区块链、开放API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平台化、打造生态圈,通过B4B等创新的营销模式,深度嵌入合作伙伴业务流程,从而形成B4B2C的完整触客、获客链条。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专属服务,疫情期间,在客户画像中建立医护人员标签,经过数据精准筛选、挖掘后,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e支付、e钱包、融e借等专属线上产品,提供优质、贴心金融服务。

招行则发布手机银行十大升级服务,包括一分钱起购的多种理财产品、极速放款的线上信贷等。得益于近几年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招行大部分公私业务都实现了线上办理。

倒逼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

近期不少研究机构认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系统上云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短期内受疫情影响得到催化。

“疫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快速响应机制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中小银行,因传统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和支撑特殊时期的金融服务需求,且缺乏公司级数据规范管理体系,难以支持银行的快速决策和产品上线。此次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零售普惠金融解决方案负责人陈烨日前在“经济抗疫的两大支柱:金融与科技”线上论坛发言时表示。

董希淼认为,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战略上要制定转型战略并深入实施,持续加大投入;在组织上,要建设敏捷组织,培养数字化意识、人才和文化;在业务上,要创新产品研发,打造多元化渠道与风控体系;在技术上,要完善配套机制,促进技术应用与架构转型;在数据上,要加强数据治理,改善数据运营,确保数据安全;在合作上,要践行“开放银行”,深化跨界合作,融入多种场景。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