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数据 >

数据网络筑牢后方科技成昆明战“疫”力量

导读:

原标题:科技成昆明战疫硬核力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

原标题:科技成昆明战疫硬核力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明了两条战线的重要任务。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从建设创新型城市,到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汇聚一批创新企业和项目的昆明,擦亮了科技新名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团队、企业纷纷行动。在抗疫前线,生产线上下线的防护服、消毒液守护着一线人员的安全;在抗疫后端,监测系统等互联网平台为疫情控制、网格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向科学要方法,昆明跑出了战疫加速度。

科研攻关显身手

2月4日,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和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紧急发布2020年度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防治”专项申报指南,鼓励在昆相关单位积极展开项目申报。为保证专项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先行性,此次专项甄别工作首次探索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采取“异地网评”方式。2月29日,覆盖了新冠肺炎相关防治技术、设备、平台及临床方法的首批84个项目出炉。3月4日,84个专项公示期满,顺利立项,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科技主管部门的快速响应激发了全市科技人才的信心。他们率先行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真枪实弹”干项目,筑起了科学防疫的第一道围墙。

郭昕是昆明市第十七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缓解疫情发生后相关医用物资紧缺的状况,她主动请缨,带领科研团队从防护服标准入手,查资料、找文献、请教专家,两天内迅速掌握医用防护服的技术要求及材料和工艺流程。在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质量等部门的协同攻关和努力下,最终样品试制一次成功,改写了云南省没有规模化自主生产专业医用防护服的历史。

利用专业优势加入抗疫队伍的还有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陈培富和舒相华组成的科研团队。2020年度昆明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防治”专项申报通知发布后,其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拍即合,利用各自研发优势,探讨建立昆明地区类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感染监测技术。做了一系列前瞻性分析,两个科研团队进行了分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负责野生动物样品采集,云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负责家养动物样品采集,预计用时半年采集完10多种动物近500个样品,并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如果发现动物身上有同源性高的病毒,科研团队会及时出具报告,提前预警。”

技术创新 产品升级

以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昆明逐渐整合了多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涌现出一批创新企业。普通测温计无法满足多人同时测量怎么办?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工消杀不安全怎么办?核酸检测试剂盒不够用怎么办?疫情发生后,面对这些问题,创新企业大展拳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开辟出新的生产线,一件件防疫新产品不断下线。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红外产品、光电子材料等。针对市面上常见的红外额温枪、耳温枪每次测量需要等待,且1次只能测量1个人等缺点,1月26日,该公司提前复工,在原有红外热成像技术基础上研发能快速筛查体温异常人员的系统。经过两天研究,1月28日原理样机成形,2月7日第一批产品下线。“该系统显示器可同时容纳15人左右,4米至10米范围内均能实现非接触式、自动化实时精准测温,误差仅为0.3℃。”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邵毅说,截至4月7日,产品已发货上百台。

昆明寰基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多年来主要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基于已公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展开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研究。经过设计、验证,2月8日,其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正式投入实验室。该技术不仅能检测新冠病毒,还能同时检测引起相似症状的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4小时左右可完成整个检验,为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保障。

同样拿起科技武器的还有优必选科技(昆明)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少有的大型商用服务机器人生产基地,2月24日,该公司全面复工,考虑到公共场所防控需要,在原有机器人基础上,升级了3款防疫机器人,分别为智巡士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安巡士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和克鲁泽医疗咨询机器人。上月,3款机器人已在深圳医院发热门诊和门诊部上岗,不仅为医护人员分担工作压力,也减少了防护设备的消耗。

大数据助力精准防疫

线下积极生产,线上也没有掉队,巧用大数据,昆明战疫更精准。

“今天坐地铁发现防控措施明显加强了,每个人都要出示健康码。”近日,有市民乘坐地铁时,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该市民所说的健康码便是浪潮云南分公司开发的“云南健康码”填报系统,2月22日正式上线后,全面实现入滇人员无纸化申报个人健康信息。市民或返工返岗人员需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根据既定规则自动审核,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省通用。基于申报审核后的红、黄码,各部门工作人员能逐一进行相关人员的核验、处置,分别进行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方式的处置。4月1日起,所有在滇、入滇人员均需扫码登记,便于排查管理潜在风险人员。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扫码系统,2月中旬已上线。2月11日,由云南科技项目研究团队与云南省公安厅大数据专班研发的“云南抗疫情”微信小程序推广使用,该程序研究团队主要技术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刘跃文介绍,系统上线后,市民进出公共场所时只需扫一扫,后台便会采集相关信息,有效提高事后追溯工作的精确性和时效性,实现“早发现、早排查、早隔离、早治疗”,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提供数据支撑。2月20日,云南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将该患者手机号码录入系统后,仅用30秒就筛选出204名患者可能在公共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实现了“1分钟内找回接触人员”。

科研机构及时响应,专项攻关快速启动,主管部门强力保障……两个多月来,昆明织起了从前线到后端的网络,防疫抗疫“快”“准”“狠”,交出一份硬核抗疫的科学答卷。(张怡)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