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家上市保险公司先后发布2019年年报。“科技”一词仍然大量出现在各家年报中,成为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因素。
头部保险公司加大科技投入
对于科技赋能保险行业,头部保险公司的优势较大。多年积累的资源使头部保险公司无论在资金、人力还是客户忠诚度方面都明显优于中小险企或初创型保险、科技公司,可在各方面支持科技研发,快速转型。
但是,头部保险公司的短板也较为明显。
在新的科技创新浪潮到来的今天,头部保险公司的应对之策在2019年年报中可窥一二。
日前,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宣布启动“科技国寿”建设3年行动,强调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保险全价值链赋能,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销售模式升级,不断深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保险服务,加速“一个客户、一个国寿”平台建设,加快运营服务向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初步建立“保险+”生态圈。
中国平安作为最早探索“保险+科技”应用的先驱者之一,近几年也提出要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2019年,平安更将“金融+科技”清晰地定义为核心主业,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在运用科技助力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效率、提升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优化综合金融获客渠道与质效。
对未来科技在平安的应用,中国平安(601318)董事长马明哲表示,“2020年是公司‘金融+科技’‘金融+生态’转型深化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抓住科技创新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持续推动基础科技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升级,外部赋能快速扩大复制,建立高门槛、有壁垒的国际领先的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能力,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服务国计民生、反哺金融主业。”
在中国太保(601601,股吧)转型2.0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太保全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强顶层规划布局,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升级,让数字技术真正为业务前端服务,为业务和一线赋能。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太保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推出视频医生、云柜面、“互信赔” 等线上新服务,提供全天候就医指导、健康管理指导、轻症咨询、重症咨询等服务,随时随地快速响应问诊咨询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中国太保收到客户远程咨询逾356万件;通过移动端办理保全超过614万件。其神行太保、科技个险、“太平洋保险(601601)”APP 开通云柜面服务,共处理业务逾10万件。线上完成万元以下车险理赔案16.6万件,“互信赔”线上访问量超85万人次,注册人数突破26万人。
据悉,2020年,中国太保转型2.0将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提出,要加大科技创新供给,进一步探索利用“数字工厂”将市场需求快速转化为解决方案,优化敏捷响应机制,为一线部门赋能,让创新科技真正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
沉淀细分市场
挖掘科技应用深度
从头部保险公司年报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有意引入科技的力量支持自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科技应用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保险公司对科技的掌控程度理应不止于某一环节,而应着重于细分市场,将科技作为支撑保险业转型的工具,贯穿整个生态链条。
这也是不少初创型保险、科技公司所寻求突破的途径,开始向深入、细分的保险市场领域突破,为保险生态赋能,助力保险行业发掘利润增长点,推进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例如,保险科技企业CCCIS中国强调与产业生态的协同,针对车险理赔,横跨财产险公司、汽车经销商集团、事故车维修企业、主机厂和配件供应商等参与方,围绕全产业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这些初创公司依靠其专业度与先进的科技水平对保险细分市场不断探索,试图打破市场壁垒,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客户体验,改善产能和效率。而从近两年的行业发展来看,保险公司、第三方保险、科技公司在内的诸多市场主体借助科技手段为代理人赋能,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且卓有成效。对未来的发展,“保险+科技”的结合已是不可逆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将这种趋势推向高潮。如何打破细分市场竞争壁垒,拿下科技先驱优势,是保险公司应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