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协作为产业扶贫“续航”
在赤城盛丰农业产业园内,新育的第一批秧苗长势旺盛,不久将上市销售。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摄
设立科技扶贫工作站,产业园区实现一对一技术帮扶
“你看看,就这个种子,我都泡了三天了,一点动静没有。”近日,在赤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广明的办公室里,他把几颗坚硬的、如豌豆粒大小的种子拿给笔者看。“现在,解决这个种子发芽育苗问题已经立项,科研项目主持人是由中科院的专家亲自来担纲的。”
张广明手里拿的是赤城县土生土长的中药材赤芍种子。近些年来,赤芍销路好,价格高,当地不少农户都种起了赤芍。由于没能掌握育苗技术,种植成本相对较高。
2018年7月,北京市科委与赤城县政府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北京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赤城科技扶贫工作站。工作站专家组成员全部是来自北京各个农业专业领域的权威,除了对全县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进行建言献策、技术指导、实地服务外,还对全县15个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一对一技术帮扶。
工作站下设蔬菜花卉种苗繁育、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等6个技术中心。依托该扶贫工作站,赤城县农业部门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联系。赤芍育种的科研项目立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工作站开展工作的模式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对接一个贫困村,实现专家服务“零距离”。目前,赤城县已组建起由95名专家组成的赤城县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每个乡镇均建立了科技工作站,专家服务团与各乡镇科技工作站紧密配合,精准帮扶全县272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280次。
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园区远程“把脉问诊”
近日,赤城县盛丰农业产业公司的温室大棚里,新育的一批蔬菜苗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公司副总经理乔仲河打开手机上的一款APP给笔者看,在“环境数据”一栏里,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十个专业指标一目了然。“这套智慧农业系统,经由北京市科委帮助引进,已经在赤城县15个农业产业园区全部上线。”乔仲河说。
“以前都是棚里放个温度计、湿度计,各个指标都需要人工检测统计,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准确。”乔仲河说,这一套智慧农业系统的上线,大大提高了产业园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不仅如此,对于实施技术指导的专家来说,也可以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实时查看园区运转情况,为专家给园区“把脉问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依托智慧农业平台,赤城县还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实现了用户与专家团队的线上对接。目前后台在线专家库已有25名成员。平台从去年7月开通以来,4个月内点击量达到5000余次,通过平台实现专家服务园区230次,累计解决各类技术问题100多个。
三方共建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2019年,赤城县申请北京海淀区帮扶资金519.9万元,在样田乡建起了一个占地12亩、集现代农业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为一体的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
“可以说全国最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和项目都搬到这里了。”张广明介绍,示范园集中展示农业产业7个大类39个新品种,同时还配套示范有机基质栽培、漂浮板育苗、木醋液调节剂等21项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实用技术。园区的建设对于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的推广落地起到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2019年,京赤科技扶贫示范园承接了北京市科委科技扶贫对接会、农业农村部全国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等多个农业产业领域的重要会议,开展了全县致富带头人以及贫困劳动力实地培训。目前,示范园的示范效应已经在逐步释放,有不少的新品种新技术都在落地中。
阳春三月,位于赤城县茨营子乡的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基地内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家正抢抓农时,为春耕备播做准备。“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才挣五六百元,现在一个月就挣2000多元,还有专家手把手教技术!”农民乔玉满说。
2019年,张家口金融控股集团投资建设了赤城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基地,当年就建成现代化大棚56座,吸纳当地60余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基地是赤城县实施科技扶贫、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个探索。全县围绕18个乡镇、272个贫困村和15个产业园区的科技需求,强培训、引技术、抓示范、建标准,用科技补短板、接链条、提效益,以科技聚焦产业,以产业带动扶贫,为脱贫攻坚插上了科技“翅膀”。
“‘先进技术入赤城,高端产品进北京’,这就是我们构建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赤城县委书记郭新耀说,依托科技,赤城农业产业将迎来变革式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扶贫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王满龙)
(责编:陈思危、史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