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潘云鹤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与其他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在《自然》子刊《机器智能》发表题为《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文章,全景扫描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指出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本土一流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下人工智能理论突破、规范人工智能伦理以及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是今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和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拥抱人工智能革命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澎湃动能,已经产生并将不断催生各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
浙江大学矢志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为国家贡献人工智能规划,夯实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在学科交叉中推动计算方式变革,形成了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全景式描绘中国迈向下一代人工智能
《自然》子刊《机器智能》所刊发的《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文章介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5—2030)的形成、发展和赋能实体经济场景等内容,文章认为中国将会通过搭建人工智能生态 (AI Ecosystem),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蓝图转变为实际行动,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五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即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从“个体智能”研究到聚焦群智涌现的群体智能、从追求“机器智能”到迈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从机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统。
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批准潘云鹤院士主持的《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并于次年提交《建议我国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在科技部领导下,中国工程院组织了220多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编制了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第16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随后,浙江大学主持编制了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的重点是突破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潘云鹤院士介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不仅包括了人工智能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等内容,而且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伦理道德制定提供了指导,以培育人工智能生态。“目前,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协作创新生态体系,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是犹如内燃机一样的“使能”技术,具有赋能其他技术的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对互联网消费、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物联等将有突出的赋能作用。”潘院士介绍,将来有一天智能物联网设将拥有真正的对话功能,我们的临床诊疗流程或许会改变,新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不断满足未来的移动需求。“这些‘不可能’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化研究而变成‘可能’。”
浙大夯实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
说到浙大的人工智能,可谓是历史悠久。1978年在创建计算机系时,创系者何志均先生就将“研究人工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同年,招收了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五名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作为使命担当、矢志前行。
2018年,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批复成立,其重要任务是以人工智能为桥梁,推动浙江大学学科交叉、激发技术创新、赋能场景应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交叉人才。
2019年4月,浙江大学相继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至此,学校在人工智能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育人载体已经形成,即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 “人工智能”及“智能+”人才培养完整体系。
全链条的育人生态如何打造?
7月1日,“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揭牌,平台将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和相关企业合作,以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为使命,深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238名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年级本科生以及247名其他专业学生通过“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的初期系统“Mo”平台完成了《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
今年9月份,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图灵班60名学生的课程《人工智能基础》以及1110多名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将在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支持下,全面使用这一平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科教融合平台。
教材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2018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在北京组织成立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由潘云鹤院士担任编委会主任,郑南宁院士、高文院士、吴澄院士、陈纯院士和林金安副总编辑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教材系列之一。
潘云鹤院士为系列教材撰写了序言,希望“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一流教材体系,建设在线开放共享课程,形成各具优势、衔接前沿、涵盖完整、交叉融合的教材体系,为人工智能各类型人才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目前教材编写工作进展顺利,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吴飞教授、陈为教授和孙凌云教授分别编写的《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可视化导论》和《智能产品设计》首批三本教材已经出版,并且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建成慕课,先后有12万多人学习。“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会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提供算法实训,让学习者体会人工智能具能、使能和赋能,从算法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则,践其行”。通过实训平台搭建,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赋能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国家、行业和企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
在交叉变革中赋能场景应用
中国目前有8.4亿互联网用户,给人工智能应用创造了无限市场,而人工智能可谓“至小有内涵,至大可交叉”,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力和支撑力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