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热点,正在深刻改变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近日,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VR、AR设备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应用。
“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互动体验空间,充分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现代技术,设立阅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培训等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和趣味性。”
近几年VR概念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好奇和关注。目前人们体验到的VR内容,多集中在娱乐方面,比如游戏、体育、演唱会,像很多商场里的VR体验馆,演示的内容多为赛车、太空等内容,VR设备是纯粹的娱乐设施。其次是VR购物的体验,比如家居家装效果的VR场景体验、试穿服装的VR体验等,在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的推动下,VR购物也初具雏形,推出了几个VR微电影与购物结合的案例。但是,在公共文化方面,VR的应用目前还是比较欠缺的,小编认为,VR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未来可以重点向以下方面推广:
VR用于文化学习
以VR可实现的功能来看,其实是非常适用于文化学习场景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地理、生物等科目时,利用VR将抽象的学习内容立体化、具象化,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迅速建立认识、加深记忆。
VR用于艺术欣赏
从观赏者的角度出发,在观看VR视频时,观赏者可以拥有视角调整和选择信息的主动权。比如全视角地欣赏雕塑作品,观赏舞台剧。
以表演者的角度出发,在排练戏剧、舞蹈时,利用VR将自己融入进表演的场景中,可以在排练阶段提前获得现场的感受,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VR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VR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可以实现高精度、交互性强、受众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展示方式,比如数字化保存、虚拟修复、宣传展示、数字博物馆等,从而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问题。文物高清图片、三维数据都可以借助VR展现出来,并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娱乐元素,调动观众的兴趣。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增加文化遗产的展示机会,提升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